摘要: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反社会型人格的人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强烈的报复心态,并且伴随着这种情绪状态,他们会开始实施各种后续的动作,从而对别人造成各种麻烦和心理上的痛苦,比如,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会对着医生或护士吐口水,一些疑似病例会满大街闲逛,想传染更多的人。最近,在武汉生活的晓希(化名)由于持续发热,成为了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当医生告诉她这一消息时,她觉得天都塌了,她在电话中哭着说到:“我还不如不来医院,可能在家吃一些药就会好了,现在我被隔离了,也不能回家,我也不敢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很担心我出去以后朋友不愿意理我了,怎么办呀,感觉自己就要崩溃了,也不能找人诉苦,就算是在网上,我也不敢说自己是武汉的,也不敢说自己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特别害怕连网友都不理我了。

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月7日确诊的河北邢台市内丘县隐瞒事实的刘某某,由于病程长(1月18日发病),隐瞒病史,失去最佳治疗机会,终因新冠肺炎致多脏器衰竭,经抢救无效于8日晚20点左右死亡。

在此过程中,患者接触人数众多,已排查出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密切接触人员共77人,并已全部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同时,警方已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该患者立案侦查。

因故意隐瞒病情去世: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隐瞒病情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欢迎走进心理学小课堂,我们一起去看看,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隐瞒病情或者知“情”不报。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正常化偏误

除了这一案例,全国各处也有此情况出现:

山东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致使68名医务工作者和其他49名人员被隔离。

东莞一男子自称突发心梗痛,于是到东华医院就诊,就诊时未告知医护人员曾有湖北旅居史,结果导致十多名医护人员被强制性医学隔离观察。

四川69岁的侯某有意隐瞒途经武汉汉口返雅的事实,且多次在外活动,密切接触群众达100余人,由于多次隐瞒回乡路线,导致有30多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造成严重后果。

据媒体报道,目前包括山东、广西、青海、江苏、浙江、吉林等十几个省份均通报有相关案情,已有超过20位确诊患者因故意隐瞒病例,致多名人员感染和隔离而被当地公安机关分别立案侦查。

因故意隐瞒病情去世: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隐瞒病情,是因为他们存在“正常化偏误”的心理。所谓“正常化偏误”,指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发生,或是感觉到危机但好像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克服不了心理成本,这样就耽误了脱身的最佳时机,结果导致自己面临巨大的危险。简单来说,人的大脑经常会在情况非常不正常的时候,坚持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假装事情还是正常的。根据研究表明,当灾难发生时,70%的人有正常化偏误,15%的人会被灾难吓得失去行动能力,15%的人能够反应过来赶紧逃离。

在疫情发生时,有的人认为自己不可能那么倒霉,不会因为自己在湖北短暂的停留而感染病毒,从而认为自己不用上报;有的人认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高烧不退的话只要吃点退烧药就可以了,也没有上报;还有的人认为不能和医生说自己有湖北旅居史,担心医生不给治疗,只要不上报就不会被怀疑是新冠肺炎。人们由于正常化偏误,就给自己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进行解释,假装一切还是正常的,结果导致了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甚至还牵连很多相关人员不得不隔离观察。

因故意隐瞒病情去世: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除了正常化偏误之外,人们选择隐瞒病情的原因之一是“鸵鸟心态”。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当疫情出现时,人们也会出现恐慌心理,以至于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他们明知道问题即将出现也不愿意思考对策,他们会倾向于采取否认的自我防御机制,否认病情,否认自己有湖北旅居史,以此来逃避现实。

“谁也别想好”:反社会型人格

接受《财经》采访的一些医护人员称,部分感染的病患,心态是非常差的。“有人明知生病也不好好戴口罩,巴不得别人也跟着病,有人甚至强拉护士口罩对护士喷气。”一位来自荆州的护士说到 ,“一名患者22号来做检查,高度疑似,结果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偷偷跑了,后来医院安排保安去找,却发现身份证是假的,电话也不接。”另一名护士说,有一天她去上厕所,回来发现,放在抽屉里的近百个口罩被偷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看到人性之恶,有些人可能因为自私,想苟活于这个世上,而有些人是因为反社会心理。这些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一般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也不会有羞愧感,所以他们在做出异于常人,危害他人的举动时也不会认为自己有错,更不会觉得自己不道德。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反社会型人格的人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强烈的报复心态,并且伴随着这种情绪状态,他们会开始实施各种后续的动作,从而对别人造成各种麻烦和心理上的痛苦,比如,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会对着医生或护士吐口水,一些疑似病例会满大街闲逛,想传染更多的人。

“你得病了,我应该离你远点”:病耻感与污名化

最近,在武汉生活的晓希(化名)由于持续发热,成为了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当医生告诉她这一消息时,她觉得天都塌了,她在电话中哭着说到:“我还不如不来医院,可能在家吃一些药就会好了,现在我被隔离了,也不能回家,我也不敢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很担心我出去以后朋友不愿意理我了,怎么办呀,感觉自己就要崩溃了,也不能找人诉苦,就算是在网上,我也不敢说自己是武汉的,也不敢说自己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特别害怕连网友都不理我了……”

因故意隐瞒病情去世: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其实,有很多像晓希这样的疑似病人都存在着这样的痛苦,有些人选择隐瞒病情是因为病耻感。病耻感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明显身体或行为特性,产生的一种错误且负面的社会态度,主要是因自己生病而产生的羞耻感。当患者被社会打上一个“有毒”的烙印,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患者自己也不得不接受了这种设定,认为自己得了病“很丢人”。这种病耻感不仅仅局限于患者本身,患者家属也会产生病耻感,如果自己的老婆或者孩子疑似新冠肺炎,不少家属就会认为“要是我老婆(或孩子)得了这病,以后别人得怎么看我们家啊”。患者和家属都存在的这种病耻感导致的结果就是延误病情,扩散病毒。

其实,病耻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污名化”。污名是一种不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负面属性的标签或符号,导致被标签者个人价值受损,社会身份被贬抑、侮辱,遭受到相对不公平待遇,其中污名由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共同组成。在医学史上,任何一种生理疾病都曾被污名化,比如,麻风病曾被视为“风吹来的魔鬼”,精神病者是被魔鬼附身等等。而新冠病毒的突如其来,使得人们措手不及,同时,由于人们的不了解其症状特征与对策,再加上谣言的传播,新冠病毒也会被妖魔化。新冠肺炎患者在遭受公众污名贬损之后,部分患者会将污名内化,认为自己有别于社会上的主流大众,在主观上的自我偏见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自尊降低,进而社会关系受损,甚至可能会导致抑郁。

因故意隐瞒病情去世: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总有一些需要我们面对的天灾或人祸,顶峰和低谷永远都会存在,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作为普通人,也许不能为这个国家直接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我们可以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不隐瞒出行史,不隐瞒病情,不传播谣言。

新冠病毒并不可怕,我们也会像之前战胜所有的生理疾病那样,战胜它。等到那时,春暖花开,你可以去看你想见的人,吃你爱吃的美食,看你想看的风景。

文/玉兮之 燕园心理团队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私信我,获取9.9元专属你的心理测评

▷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