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唯獨他劉備,先想到了漢高祖當年的招降納順,這就不用多說了,一副想造反的心理,將朱儁看做是割據一方想獨立的勢力。可以這樣說,劉備在複製劉邦當年奪取天下的戰略方針,且更具優勢,他有“漢室宗親”的身份,可以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

前文說過,“漢室宗親”的身份,劉備也只能忽悠一下平民百姓,像正牌漢室宗親劉焉、朝中的中郎將董卓等,都是看不上他的。

一個民間的“漢室宗親”,就連登記造冊可能都沒有,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後來皇帝重視他,那是沒人可以倚重了,只能重用送上門的劉備。

我們常說曹操是“曹賊”,說他奸詐無比,劉備就很好了嗎?

從他處處爲百姓着想,以仁德立世的角度去看,那是很好的,可其他角度看,他就沒多少好了。

比如不要臉,四處說自己是“漢室宗親”就是不要臉,大多漢室宗親都在朝中任職,要不就被養着,他卻在賣鞋,還有臉四處說,更像是憑“劉姓”糊弄人。

看書的時候,咱覺得沒啥,可大家想想現實中,誰要說我姓什麼,家裏有族譜顯示我是誰誰誰的後代,大家信他的有多少呢?沒多少啊,很多都會說他吹牛,族譜可能是他祖上吹牛。

所以呀,劉備在當時,就是吹牛皮的一把好手,被正牌漢室宗親和朝中大臣所鄙視。

當時沒有DNA,劉備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人們爲何少罵劉備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還是他仁德和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以及他那撲朔迷離的身份。

他真想“匡扶漢室”嗎?

是的。

只是呢,他想讓其他人把他扶上去,而不是讓當時的皇帝繼續當下去。

從想當皇帝這一點去看,他比曹操更想,一件簡單的小事兒就能看出來。

“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儁不許。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爲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儁曰: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圍如鐵桶,賊乞降不得,必然死戰。萬人一心,尚不可當,況城中有數萬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東南,獨攻西北。賊必棄城而走,無心戀戰,可即擒也。”

朱儁不同意黃巾軍將領投降,劉備給他講起了漢高祖劉邦招降納順一事。

此時的劉備把朱儁當什麼了?割據勢力。

可人朱儁,一心效忠朝廷。

緊接着,劉備提到了百姓,然後有了“功三留一”的打法,前來的孫堅攻打南門,玄德打北門,朱儁打西門,留東門。

大獲全勝,但也讓劉備的賊心表露出來。

此時的劉備,比那後來的“奸賊”曹操還要“奸賊”。

此前曹操與皇甫嵩大獲全勝,還朝領功去了。

後來前來支援朱儁的孫堅,也是想着殺賊立功。

可唯獨他劉備,先想到了漢高祖當年的招降納順,這就不用多說了,一副想造反的心理,將朱儁看做是割據一方想獨立的勢力。

劉備篡權之心,甚深。

寄人籬下的劉備,想到的是招降納順壯大自己勢力或者壯大自己投靠者的勢力,他的賊心,是真的。

曹操後來割據一方,成爲霸主,是一步步走來,發現東漢朝廷已難有回天之力,沒有效忠的價值了,這纔有了賊膽挾天子以令諸侯,想着自己當皇帝。

假如挾天子的是劉備呢?

他也一樣會“令諸侯”,甚至讓諸侯們尊他爲帝。

從這件事上看,劉備還真不如後來的曹操,他纔是奸賊。

後來,劉備一步步的走來,發現大家都不想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所以他也不做。

爲了達到自己登基稱帝的目的,劉備後來只能靠“匡扶漢室”來對抗曹操等。

就這樣,我們看到了動不動就聲淚俱下裝可憐,動不動就拿百姓說事兒等的劉備。

劉備在乎百姓嗎?

在乎。

但,他的在乎,是因民心的重要。

要我說,真要在乎百姓,直接投靠曹操或孫堅算了,以免戰火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我們可以說曹操是奸賊,但我們不能簡單的說劉備仁德,因爲他的仁德是在有利於自己奪權的前提下的。

假如民心不重要,劉備便不會在乎民心,他做的就只有一件事了,那就是招降納順。

劉備所做,跟當年的劉邦一樣,民心第一、招降納順第二、其他第三,消滅對手之後,登基稱帝。

可以這樣說,劉備在複製劉邦當年奪取天下的戰略方針,且更具優勢,他有“漢室宗親”的身份,可以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

但也有劣勢,劉邦對的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項羽,可他劉備面對的是有勇有謀的曹操和孫權。

假如曹操和孫權沒有成氣候,成氣候的是戰神呂布,那他劉備一定能統一天下。

劉備,皇叔表面仁義,內心黑的很呢。

(萌書生“笑嘆三國”第7期)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