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矯詔討伐董卓,也會引來很多人投奔,也不會受懲罰,原因與曹操一樣,都是爲了討伐董卓,保衛漢室江山。性格和局勢,讓曹操有膽子矯詔。

劉備,不如曹操。

這個“不如”需要前提,在兵荒馬亂的時代。

曹操比劉備,多了一些邪性。

放在盛世,曹操那樣的人很難在朝廷很好的活着,指不定哪一天就被革職查辦了。

而劉備,若在盛世,定是一代名臣。

怎奈造化弄人,他倆生在了亂世,奸雄曹操就比仁德劉備發展的快且好。

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陳宮本想借曹操睡覺之機將其殺死,但沒下去手,自己跑了。

曹操醒來,獨自跑回了陳留,與父親商量一番後,準備招募義兵,討伐董卓。

原著道:“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鉅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操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

陳留起兵,靠的是曹家的家資和他父親幫他找到的當地疏財仗義的鉅富孝廉衛弘的資助,以及曹家的聲望。

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膽子和臉皮厚,“矯詔”和“忠義”就是這兩點。

一、誰給他的膽子

矯詔,僞造皇帝詔書,或者篡改皇帝的詔書。

此處,是僞造。

曹家是官宦世家,位高權重不假,可當時的曹嵩已經被貶,曹操官職也不高。

權力,不可能讓曹操有膽子“矯詔”。

所以,有膽“矯詔”與自有的權力無關,與他的性格和當時的局勢有關。

1、性格

曹操沒有進入官場之前,是當地的紈絝子弟,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闖禍不少,捱罵挺多,但大多是他的叔父罵的,所以曹操曾經裝病,讓他叔父緊張,其叔父告知了曹嵩,曹嵩發現無事,自此認爲叔父故意,自那之後再也沒有人管曹操胡作非爲了。

闖禍不止一次,但都沒有受嚴懲,讓曹操養成了不懼任何事情的性格。

天大的錯,只要膽子大,只要籌謀到位,不會有事。

2、局勢

矯詔,十常侍、何進、董卓等奸臣都做過,結果呢?沒受什麼懲罰,皇權已經管不了他們了。

所以,曹操通過他們,也明白了當時“矯詔”,只要理由充分合理,不是什麼大問題。

性格和局勢,讓曹操有膽子矯詔。

他也有把握不受處罰,因爲他起兵不是造反,而是討伐董卓,皇帝和羣臣都拍手稱讚,只要他曹操剷除了董卓,矯詔不是事兒。

二、誰給他的臉

“忠義”,這是曹操豎起的招兵白旗上的二字。

要臉不?

不要臉啊,臉皮真厚。

這厚臉皮,誰給他的?性格還是次要的,主要是他所做的事情。

當時,只要剷除奸臣,保護皇帝,維護漢室江山就是忠義。

這件事是忠義,至於做這件事的人是不是“忠義之士”那不重要。

剷除十常侍,何進參與過,他忠義?不可能,可他做的也是“忠義”的事,清君側嘛。

曹操招募兵勇,爲的是討伐董卓,維護漢室江山,所以他曹操這個人是不是“忠義”無所謂,所做之事“忠義”就行了。

你可以說曹操卑鄙無恥,但你沒辦法說招募兵勇討伐董卓卑鄙無恥。

至於曹操會不會把持朝政,那都是後話了,沒誰在董卓還在橫行霸道的時候考慮這些。

三、影響力如何

樂進投曹操、李典投曹操、夏侯惇和夏侯淵各引壯士千人投曹操、曹氏兄弟曹仁和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衛弘盡出家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袁紹得操矯詔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這其中,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衛弘是曹操的影響力,袁紹前來是“矯詔”的原因,屬於皇帝的影響力。

緊接着,曹操作檄文以達諸郡,引來了十七鎮諸侯。

這就是“矯詔”和忠義的影響力了,他們都沒考慮過曹操以前如何,以後會如何。

四、劉備的差距

劉備此時還在平原縣呢。

以劉備的身份,他能像曹操那樣矯詔嗎?

假如膽子大,完全可以。

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矯詔討伐董卓,也會引來很多人投奔,也不會受懲罰,原因與曹操一樣,都是爲了討伐董卓,保衛漢室江山。

只可惜,劉備不敢,這就是他與曹操的差距。

陳留起兵,曹操就是一方諸侯了,可他劉備還東投西靠呢,這一次投奔了北平太守公孫瓚。

說在最後:

亂世,出英雄的時代。

可是,能成爲英雄的人,必須具備膽識。

膽識,不是違法亂紀,不是爲非作歹,不是欺壓同胞。

曹操和劉備,單看兩人當時的境遇,曹操似乎優於劉備。

但從家族背景、爲人處世等方面去看,曹操比劉備強不了多少。

至於臉皮,劉備不比曹操差,一個前期真假難辨的“漢室宗親”忽悠了一堆人,這就說明他的臉皮夠厚。

假如劉備也“矯詔”,那他不一定比曹操差,畢竟是漢室宗親,以這樣的身份討伐董卓,在哪都能說得過去。

只可惜,劉備不具備那樣的膽識,他在求穩,所以投奔了太多人,直到有了諸葛亮,他才真正的強大起來。

缺少了膽識,成事兒晚也就不奇怪了。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頭腦要靈、出師要正、臉皮要厚、目標要準、出手要狠、謀略要深、眼光要遠、站位要高、人心要聚等,這就是當時的曹操所具備的,這也是史上很多成功的歷史人物所具備的。

(萌書生“笑嘆三國”第14期)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