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年(1661),分府九: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直隸州四:徐、滁、和、廣德,屬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領之。1、《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三十一雲:“順治二年(1645)定:淮安府領邳州、海州二,山陽(附郭)、鹽城、清河、安東、桃源、宿遷、睢寧、贛榆、沭陽縣九”。

一、上隸

清代淮安府先後隸屬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安徽)、江南右布政使(江蘇)、江南江蘇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司、江淮巡撫和江北提督。其依據是:

1、《清史稿•世祖本紀》雲: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乙己,改南京爲江南省,應天府爲江寧府。

2、《清史稿•地理志》雲:江蘇,明爲南京。清順治二年(1645),改江蘇省,設布政使司,置兩江總督及江寧巡撫。十八年(1661),分府九: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直隸州四:徐、滁、和、廣德,屬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領之。康熙元年(1662),安徽設巡撫。三年(1664),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1666),揚州、淮安、徐州復隸江南。六年(1667),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爲安徽布政使司(駐江寧);右布政使爲江蘇布政使司(治蘇州),統江寧、蘇州、常州、松江、鎮江、揚州、淮安府安慶;增設江寧布政使司,析江寧、淮安、徐、揚四府,通、海二直隸州屬之,與江蘇布政使司對治。光緒三十年(1904),又設江淮巡撫(駐清江浦),尋復故。

3、《清史稿•高宗本紀》雲: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己亥,增設江蘇江寧布政使,駐江寧府,分轄江、淮、揚、徐、通、海六府州。以蘇州布政使分轄蘇、松、常、鎮、泰五府州,安安徽布政使回駐安慶。命託庸調補江寧布政使。

4、《清史稿•穆宗本紀》雲:“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庚戍(二十六日),以吳棠爲江寧布政使,兼署漕運總督。”“同治二年(1863)三月丁卯,實授吳棠漕運總督,仍節制江北軍務。”

5、《欽定大清一統志》雲:明南京,本朝改置江南省,治江寧府。順治十八年(1661),分屬左右布政使司(淮安、揚州二府、徐州一州屬左布政使司;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屬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改爲江蘇省(領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七府及徐州一州)。

6、《江蘇通志•輿地志》雲:皇清順治二年(1645)平定江南,改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駐省城。十八年(1661)爲左布政使,領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九府,徐、滁、和、廣德四州;分置右布政使,駐蘇州,領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康熙五年(1666),右布政使增領揚州、淮安二府及徐州。六年(1667),定爲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領府州如故。

二、下屬

1、《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三十一雲:“順治二年(1645)定:淮安府領邳州、海州二,山陽(附郭)、鹽城、清河、安東、桃源、宿遷、睢寧、贛榆、沭陽縣九”。“雍正二年(1724),升邳州爲直隸州,領宿遷、睢寧二縣;升海州爲直隸州,領贛榆、沭陽二縣。”“九年(1731),以淮安府屬之山陽縣分設阜寧,揚州府屬之江都縣分設甘泉。十一年(1733),升直隸徐州爲徐州府,於所屬四縣外增設銅山縣(附郭),並以邳州暨所屬宿遷、睢寧二縣均隸府治。”

2、《清史稿•地理志》雲:“雍正二年(1724),升海、邳爲直隸州,贛榆、沭陽〔二縣〕屬海〔州〕,宿遷、睢寧〔二縣〕屬邳〔州〕。九年(1731年,析山陽、鹽城地置阜寧〔縣〕。”

3、《江南通志•輿地志》雲:“雍正二年(1724),督臣查弼納量地制宜一疏(見注1),請改鳳陽府之潁、亳、泗三州,蘇州府之太倉州,淮安府之邳、海二州,揚州府之通州,廬州府之六安州,併爲直隸州。”“九年(1731),署督臣尹繼善請以淮安府之山陽、揚州府之江都並分爲二縣。”“俱奉旨允行。”

【注1】查弼納疏內稱:“江南應行分隸之處,有以州縣過多、幅員太廣而應分者,如安徽所屬之鳳陽府屬是也。”“有以錢糧太多、刑名太繁而應分者,如江蘇所屬之蘇州府屬是也。”“再有以路途隔遠、往返稽延而應分者,如淮安府屬之邳、海二州,揚州府屬之通州,廬州府屬之六安州是也。淮安之邳州,隔越黃河,離府四百二十里;海州僻處海浜,離府三百七十里,均接壤山東、河海險要之處。邳州則將原屬該州之宿遷、睢寧二縣就近歸州,改爲直隸;海州則將原屬該州之贛榆縣並附近之沭陽縣歸州管轄,亦改爲直隸。”

【注2】尹繼善疏內稱:“淮安府屬之山陽縣、揚州府屬之江都縣,路當衝要,事務殷繁,附居府城,幅員遼闊,雖有幹練之員,肆應難周。”“查山陽有廟灣鎮,見有城池營汛,居民調密,可以改爲縣城。廟灣西至蘇家嘴、板湖集、陳家集等處,北至北沙、單家港、周門、東坎等處,東至海邊,原皆山陽所管,今均劃歸新縣管轄。惟南門外裏許,射陽湖之南岸,即屬鹽城縣地界,應鹽邑之草堰口一帶地方劃分新縣管轄。廟灣城中,原設有海防同知,已經移往童家營,所有該同知衙門即爲新縣衙署。添造倉庫、監獄、書吏房舍,再添設縣丞一員,專管糧河事宜,聽河臣題補。添設典史一員,管理捕務。草偃口系私鹽出沒之所,應將廟灣司巡檢移住其地,與原設之鹽場大使分任巡緝,均隸新縣管轄。鹽城之清溝司巡檢移駐上岡地方,以清疆界。應設教職。查舊縣訓導,向分駐清江學宮,不便撤回。應將鹽邑訓導撥歸新縣,將廟灣舊有學宮再行增修。

4、《欽定大清一統志》卷六十四雲:明淮安府,直隸南京。本朝屬江蘇省,領縣六:(1)山陽縣,附郭,明爲淮安府治,本朝因之;(2)阜寧縣,本山陽及鹽城二縣地,本朝雍正九年(1731)析置阜寧縣,屬淮安府;(3)鹽城縣,明屬淮安府,本朝因之;(4)清河縣,宋鹹淳九年(1273),始分西北界置清河軍及清河縣,屬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廢清河軍,以清河縣屬淮安路。明屬淮安府,本朝因之;(5)安東縣,明洪武初,廢〔安東〕州爲安東縣,屬淮安府,本朝因之;(6)桃源縣,金興定二年(1218),於宿遷縣之桃園鎮置淮浜縣,屬泗州,元光二年(1223)廢。元至元十四年(1277)復置,改曰桃園縣,屬淮安路。明曰桃源縣,屬淮安府,本朝因之。

5、《光緒淮安府志》卷二雲:“國初多仍明制,隸府於江寧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邳州爲直隸,以贛榆、沭陽屬海州。十年(1732),析山陽、鹽城地置阜寧縣。十一年(1733),以宿遷、睢寧屬徐州。【說明:(1)雍正二年,邳州升爲直隸州,領宿遷、睢寧二年。十一年,邳州改屬徐州府,仍領宿、睢二縣。(2)雍正九年,督臣奏請析置阜寧縣,並奉旨允行。雍正十年實際劃分。】本郡實轄山陽、鹽城、阜寧、清河、安東、桃源六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