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之所以能成爲中國古琴著名琴派之一,就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之下,淮安的古琴藝人博採衆長,精心潛學,不斷提高自身的琴藝素質,逐步改進、創新和優化演奏技法,用淮安琴壇獨特的演奏技藝反映作品、表達作品,才讓淮安的古琴演奏藝術、演唱技法成爲流派。中國古琴的流派中有“淮陽琴派”一說,事實上,“淮陽琴派”中的“淮陽”主要指淮安府山陽縣,簡稱“淮陽”,因而“淮陽琴派”,也叫“淮安琴派”,又叫“山陽琴派”。

中國古琴的流派中有“淮陽琴派”一說,事實上,“淮陽琴派”中的“淮陽”主要指淮安府山陽縣,簡稱“淮陽”,因而“淮陽琴派”,也叫“淮安琴派”,又叫“山陽琴派”。淮陽琴派溯源悠久,風格獨特,爲歷代琴家所重視。其之所以能成爲中國古琴著名琴派之一,就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之下,淮安的古琴藝人博採衆長,精心潛學,不斷提高自身的琴藝素質,逐步改進、創新和優化演奏技法,用淮安琴壇獨特的演奏技藝反映作品、表達作品,才讓淮安的古琴演奏藝術、演唱技法成爲流派。

早在唐、宋時期,淮陽琴派已經流傳甚廣,至明、清之時達到鼎盛。著名的揚州廣陵琴派就“實”出“淮陽”。據《山陽縣誌》所載,明朝淮安有位古琴大家吳歸雲,字流章,“幼讀書善文詞”,“嘗自造五音譜,凡《國風》、《雅》、《頌》及《白雲謠》、《大風歌》,漢唐以下樂府皆譜入琴中,審音察理,晰及毫釐,人以爲神技。”到了近現代,淮陽琴派成爲中國古琴界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代表性人物有喬子衡兄弟、楊子鏞、夏一峯、凌其陣等人。

喬子衡,清同治、光緒年間的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區)人。青年時,在淮安城內開裱畫店。與此同時,他又向秦維瀚等古琴大師學藝,汲取衆家之長,蓄意創新。《大學之道》、《良宵引》、《靜觀吟》、《醉漁唱晚》、《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等都是其彈奏之名曲。中年時,喬子衡琴藝迅長,名聲享譽江蘇大地,“一時琴名震海內”。於是放棄裱畫生意,專職教琴爲生。喬子衡的弟子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有許姓老太、楊子鏞和道人釋空塵等古琴大家。

楊子鏞先生爲喬子衡琴師晚年得意弟子,也是今淮安市淮安區人,在淮安城以作畫爲生。其不僅自身琴藝精湛,更以帶出高徒而著稱於清末的中國古琴行業,甚至現在琴界都把其作爲帶好徒的佳話。楊子鏞的得意門生主要有夏一峯與凌其陣兩位大家,他們是現代中國古琴界劃時代的人物。

凌其陣(1911~1984),字仁武,又字似石,上海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凌其陣師從楊子鏞先生學習淮陽琴派琴曲。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任瀋陽音樂學院教授,與古琴家顧梅羹創建“遼寧古琴研究會”,並被膺選爲副會長。凌其陣先生所彈琴曲繼承了淮陽琴派的基本風格,彈奏中強調句讀,有很強烈的吟唱意味。其琴譜多收集在遼寧古琴研究會1984年編輯的《秋聲琴館遺稿選》中,另有多曲收錄於著名音樂家楊蔭瀏先生編輯的《琴薈》第四卷中。其錄音作品《孤猿嘯月》、《漁歌》、《醉漁唱晚》於建國初被收集到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淮陽琴派歷史悠久,造就了許多名家、大家,是淮安大地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古琴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