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日,黃河在老壩口堤工地段決口七十餘丈,洪流居高臨下,直瀉而南,平地衝出深五丈餘、方圓600畝跌塘,這就是後來所稱的大口子。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時,專門閱視了老壩決口處河工,並留下御詩《閱老壩合龍處》:“甲午秋漲盛,老壩黃河決。

大口子位於清江浦東郊,又稱東湖,面積約600畝,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黃河決口衝成的跌塘。

大口子以北的黃河南岸,是明代即有的老壩口險工地段。康熙三十六年(1697)秋,黃淮異漲,老壩口堤工危在旦夕,外河同知王宏猷沐浴焚香拜祭河神後躍入洪流,“朝衣朝冠立巨浪中,乍浮乍沉,手引濁浪自南之北,若驅使狀,於是全河大溜隨其指揮,不晷刻間,頓徙數里”,以個人生命爲代價神奇地保全了老壩口堤工。康熙四十年,於老壩口險工地段安置鎮水鐵犀一隻。其地後稱鐵心壩,萬達廣場建成前,水渡口新村前的道路就叫鐵水牛路。

清乾隆三十九年八月,黃河水勢陡長,連日雨大風狂。十九日,黃河在老壩口堤工地段決口七十餘丈,洪流居高臨下,直瀉而南,平地衝出深五丈餘、方圓600畝跌塘,這就是後來所稱的大口子。數日內,決口以南全成澤國,廬舍漂沒,死人無數,板閘的淮安關衙署被洪水泥沙衝埋,河下鎮水深七八尺,淮安、寶應、高郵、揚州四城官民均登城附屋以避災。

面對災情,南河總督吳嗣爵此時不得不請出雖之前有過節但嫺熟河務的老壩工郭大昌幫助堵口,計劃撥銀50萬兩,50天內完工。郭大昌說:“要我來堵口,工款可減至十萬兩,工期縮爲二十日。但在施工期間,只需派文武汛官各一人彈壓工地秩序,料物錢糧由我全權支配,其他官員不得插手干預。”吳嗣爵急忙拜請郭大昌主事,現場拿出圖章交給郭大昌,要求河庫道“見片紙即發帑(官銀)”。郭大昌於九月初八日開工堵口工程,九月二十八日合龍,共用銀十萬二千兩。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時,專門閱視了老壩決口處河工,並留下御詩《閱老壩合龍處》:“甲午秋漲盛,老壩黃河決。滔天勢莫遏,萬姓遭臲隉。賑救不遺力,督催速堵缺。廿日奏功成,明神佑誠別。茲來視堤工,出水高凸凸。瓣香致敬宜,安瀾籲以切。老幻紛隨輿,溫飽多歡悅。元氣似已復,閭閻亦填列。而我一回思,往事不忍說。”

民國時的《淮陰風土記》記,老壩口決口處“堤之左右皆有瀦水,南曰外塘,如湖泊,北曰內塘,如溝瀆,中間連以磚橋”,“外塘之水終年不幹,俗名大口子”,附近居民以打漁種菜爲生。稱附近的誕登寺(即洪福寺)爲乾隆三十九年老壩口決溢時,乾隆帝觀黃水駐蹕於此得名。查乾隆《淮安府志》,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洪福寺住持釋萬清在揚州高旻寺與康熙和詩,康熙賜其誕登寺匾額及御書“果結菩提樹,池分阿耨泉”對聯。

2005年,爲迎接江蘇省第四屆園藝博覽會,以大口子水面爲基礎,建成了佔地面積1800畝的鉢池山公園,大口子改稱爲山子湖。明清時的山子湖原位於今生態新城森林公園附近,與裏運河只隔一堤,中有愛蓮亭。今鉢池山公園緊臨萬達廣場,是淮安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之一,也是淮安市首批永久性綠地,山子湖(大口子)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雲影波光,蓮荷搖曳,中設大型音樂噴泉,環繞山子湖的各景點把山子湖裝扮得格外靚麗。

撰稿:季祥猛、杜 濤;審稿:李 倩、範成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