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十月,金國平章政事僕散揆率二十餘萬人馬向南宋三個戰區同時進攻,其中兩淮地區,自率兵三萬出穎州和壽州,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率兵三萬出渦口,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率兵兩萬出清口。紇石烈執中部則從壽春殺來,敗宋軍於渦口,再攻真州、滁州及盱眙軍,並從清口渡淮,攻克淮陰,兵圍楚州。

宋軍與金軍作戰的難點是步兵難抗騎兵。金軍騎兵多,衝擊力強。宋軍一是利用城池作爲戰略和戰鬥的防禦支撐點,二是發明了戰陣。布好戰陣,堅持隊形,在野外也能抵禦住騎兵的衝擊。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淮東、淮西防禦佈置後,名將韓世忠、梁紅玉一軍駐淮南東路的楚州,所部在三至八萬人之間。宋人袁說友記載,楚州部隊有中堅力量“武鋒軍”八千人,與家屬俱在楚州,有與城池共存亡的打算。

要塞築城,廣佈水寨(山寨),屯兵固淮,互爲犄角。南宋的兩淮這種充滿智慧的防禦部署直接導致了金滅宋戰略的最終失敗。

經典戰役有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冬的兩淮保衛戰。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寧宗趙惇登位,韓侂冑大權在握。他認爲蒙古正在崛起,正是伐金的大好時機,於是他發起了北伐戰爭。宋軍不宣而戰,從長江上游、中游、下游分三路攻金。這是南宋王朝惟一主動發起的戰爭,是宋金第四次戰爭。但各路宋軍,一戰即敗,金兵反攻過來。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十月,金國平章政事僕散揆率二十餘萬人馬向南宋三個戰區同時進攻,其中兩淮地區,自率兵三萬出穎州和壽州,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率兵三萬出渦口,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率兵兩萬出清口。當即江淮防線告急。當時兩淮最高統帥爲兩淮宣撫使丘密,帥府在揚州;江防最高統帥是知建康府(今南京市)兼沿江制置使葉適。

紇石列子仁一路是佯攻,以吸引宋軍注意。僕散揆則一舉從穎州、壽州攻淮西,在八疊灘渡過了淮河。到十一月時,淮西各要塞幾乎全部被佔,兵鋒直接當時的路西帥府廬州(今合肥市)。紇石烈執中部則從壽春殺來,敗宋軍於渦口,再攻真州、滁州及盱眙軍,並從清口渡淮,攻克淮陰,兵圍楚州。

丘密派大將畢再增援。他知道,丟了楚州和廬州,兩淮就徹底失守了。守住這兩個要塞,兩淮還有機會。

然而,畢部僅有兵馬七千,面對的卻是數萬金兵,直接面對的就是紇石烈執中部的三萬人馬。

畢再有勇有謀。他排出的斥候偵察到,金軍全力圍攻楚州,在淮陰僅留三千兵丁守備軍糧。畢再馬上派出統領許俊部以急行軍速度奇襲淮陰,於二更天時不顧疲勞發起進攻,奪得了金兵的軍糧。然後返身殺向楚州。金兵只得撤兵去攻濠州、滁州、安豐。最後,兩淮重鎮楚州和廬州均守住了,金兵只能撤兵議和。

“宋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金宣宗病逝,繼位的金哀宗宣佈‘更不南伐’,標誌兩淮地區戰爭正式結束。”周燕來先生這樣總結說。

史載,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因蒙軍攻擊金國日甚一日,南宋乘機停貢歲幣。嘉定十年,金宣宗不顧背後受敵,向南宋進兵。金宋第五次戰爭爆發。然而此役兩敗俱傷,蒙軍乘機滅了金國,接着開始滅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