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見證改革開放40年間家鄉鉅變的老黨員,叫高如松,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期間任無錫馬山鎮鎮長,今天他爲我們講述40年馬山住房變遷的故事。

60年代前

要說改革開放40年,馬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答案莫過於住房環境,每一個馬山人都有切身的體會。關於住房,我有許多難忘的回憶。我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時候家裏住毛草房、爛泥地,家裏面兄弟多、蚊蟲多。

小時候日子的苦,苦就苦在這房子上。幾個兄弟姊妹擠在兩間用土坯壘砌的茅草房裏。遇到颳大風,便顫顫微微地爬上屋頂,用竹簾、木棍、石塊等蓋住茅草。遇到下大雨,盆盆罐罐便全部拿出來,哪裏漏了,往哪裏接水,衣櫃、牀鋪被挪開,整個屋子狼籍不堪。除了颳風下雨擔驚受怕,更讓人寢食難安的就是蛇鼠出沒。這陰暗潮溼的住房,便深深地印在我童年的腦海裏。

農工商宿舍

農家房屋

到70年代後期,隨着馬山經濟的快速發展,馬山農民開始大規模興建住房,建房子的石頭是從附近的山腳下用板車搬來的。當時,鄰里間很團結,只要看到有誰家在造房子,抽空都會主動上門幫忙,或是“上磚頭”或是“下牆角”。

4號橋集市

80年代

自1981年開始,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多種經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許多農民亦工亦農,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昔日的草棚、平房都逐步建成樓房,村道都用水泥鋪設,家家門口都有一塊水泥場地。少數人家建造別墅式的住宅,有些還到馬圩或城裏購買商品房。一般農民家庭都購買了多種家用電器,從收錄機、電視機、洗衣機、音響設備,到電冰箱、空調器等,一應俱全。

現代民宿

2000年以後,馬山鎮城鎮建設飛速發展,相繼建成一批環境優美、文明衛生、道路整潔、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新農村,如靈豐苑、柴泉苑、棲雲苑等。原馬圩的樂山、梅梁、峯影新村都進行改造。先後完成了12個社區的村莊環境改造提升項目。創建了“潔美社區”4個,三星級“康居村”3個,二星級“康居村”4個,無錫市最美鄉村2個。

世易時移,滄海成田。馬山住房環境的巨大變化,充分彰顯着新時代的優越性。今天,勤勞的馬山人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契機,以“精緻精細、品位品質”爲新追求,繪就着新一輪發展藍圖。

(講述:高如松 整理:宋吉 來源:魅力馬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