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中國家庭,我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孩子你要聽話。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你要做一個好好聽話的乖孩子。”仔細想一想,“聽話”這兩個字包含一種特別簡單的模式,命令輸入然後一回車,對方就執行了。但實際上人不是機器,就算是一臺機器,你輸入命令以後,它還要篩選、分類、對比、運行一段時間,更何況是一個人呢!

每一代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個正常現象。年輕人成長了,他會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會有冷靜的眼光、獨立的標準,他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在這個時候,傳統的“命令回車式”的影響方式基本上就不起作用了。一旦口頭命令不起作用,很多人就會啓動情緒方式。激動、生氣、大呼小叫,詛咒、指責、控訴甚至謾罵,還有人乾脆簡單粗暴就動手了。這種模式是非常有問題的,即使當場有效果,它的後遺症和副作用也會非常的大!

從今天開始,我們推薦幾個比較簡單有效的行爲策略,第一個策略叫環境支持。關於這個方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孟子他們家以前住在墳地旁邊,小孟子就會學着去燒香磕頭。搬家到了市場旁邊,小孟子又學着去討價還價做生意。最後孟母把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開始學着讀聖賢書了。有人調侃說,孟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學區房價值的人。當然這都是開玩笑,孟母確實有一個發現,她的發現很簡單,就是人是要受環境影響的,人的行爲是環境的產物。要想對一個人施加影響,可以直接從調整環境入手。

荀子也講過一個關於環境的故事,他說有一種鳥叫蒙鳩,它特別善於做窩,做得這窩又結實又漂亮。不過比較遺憾的就是蒙鳩把窩做在蘆葦杆上面,這蘆葦杆本身特別脆弱,一颳風一下雨,蘆葦杆就折斷了。結果就是窩也毀了,卵也破了,這小鳥落得家破人亡的命運。荀子通過反面例子提醒我們大家,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進一步他又說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蓬草和筆直的麻生長在一起,你不用扶它,它就能長得特別直,乾淨的白紗和黑泥混在一起,過不了多久它就變黑了。所以最後荀子得出一個結論: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環境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大家去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喫東西,你就仔細觀察,其實它設計的環境就特別有利於快餐銷售。比如它的色彩搭配、它的音樂、它的氛圍、開放式的廚房、桌椅板凳的設計,甚至那一壺熱咖啡的味道都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你不光喫得多,而且喫得快。麥當勞要放音樂,它一定會放動感的音樂,因爲這樣的音樂有利於人們多喫快喫。你要來一段古琴《陽關三疊》,當地當地當,那完了,這快餐就快不起來了。進一步,銷量、營業額就下降了。

所以同樣的道理,家裏小孩子如果不愛喫飯的話,你別吼他,別催他,佈置一下餐桌,給他準備一個他喜歡的餐具,放一點兒音樂,搭配一下顏色,也來一個環境引導。他很快就會坐在那喫了。家裏的孩子如果不愛讀書的話,不要跟他着急,咬牙切齒地說:“不讀書你就變豬了!”你越吼他,他越跟你對立。方法很簡單,你可以先佈置一個環境,準備書櫃書桌,設計一個讀書角,你們兩口子每天坐在燈光之下,有模有樣地坐那兒讀一會兒。過不了一兩天,你看一下,那小孩就拿着自己的書也坐到旁邊去讀了。

進一步來講,這個環境又分爲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一些物的因素,軟環境是一些非物質的因素,比如人和人的關係,人和人的互動等等。大家想一想,孟子是個聖人,連聖人都得注意環境,都要受環境的影響,何況是我們普通人了。所以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團隊管理,基本規律都是一樣的。

當你發現對方拒絕配合的時候,也不用着急,也不用生氣,也不用控訴。你就想一個簡單問題,如何從調整環境入手去尋找突破口。這個就是我們推薦的四大行爲策略之一,環境支持。

接下來的策略是什麼?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着說~

本微信公衆賬號發佈的內容均爲原創,如果您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及公衆號轉載,請回復“轉載”獲得“轉載需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