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冠心病症狀不穩定:在規律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出現了新的症狀(比如胸痛、胸悶、心慌、喘憋、暈倒等),或者老的症狀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也出現心絞痛症狀,發作明顯頻繁,持續時間延長,程度加重,並且出現了原先沒有的伴隨症狀,比如出汗、心悸、噁心、煩躁等),尤其是出現了持續不能緩解的情況,應該儘快呼叫急救車來院,同時在就診過程中,全程注意防護措施。而冬春交替恰是冠心病的高發時期,隨着居家時間延長,冠心病患者既要加強疫情防控,又要注意冠心病本身治療,兩者兼顧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指導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郭軍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可以通過飛沫傳播、糞口傳播以及接觸傳播,人羣普遍易感。冠心病患者是易感人羣,居家不出門是最有效的防控方式。而冬春交替恰是冠心病的高發時期,隨着居家時間延長,冠心病患者既要加強疫情防控,又要注意冠心病本身治療,兩者兼顧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加強個人防護

1、能否被感染主要取決於是否與感染者接觸以及是否做好防護。因此要少出門,不聚會,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

2、戴口罩。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應正確佩戴口罩,如果佩戴過中口罩變得潮溼,請及時更換。

3、勤洗手。直接接觸也可以造成病毒傳播,應勤洗手。尤其是便後、飯前,一定要用流水+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標準的洗手方式洗20秒以上。

4、做好家居消毒。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以及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三氯甲烷(氯仿)等脂溶性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疫期科普丨面對疫情,冠心病患者必知的5條“戰疫”攻略


二、重視原發疾病的管理

1、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如果病情穩定,您的藥物治療不需要調整,規律服用即可。但需要監測血壓和心率。如果出現發熱,可能會影響心率,需調整藥物;或者出現肌肉痠痛,可能提示感染相關肌肉損傷,此時可能需要將他汀藥物減量或停用。

2、什麼情況需要就診?

由於之前開藥量限制,可能大部分患者家中藥物出現不足的情況,但依然不能停止服藥,一定要及時到附近的醫院或藥店購買。穩定的患者不建議頻繁來醫院,但出現以下情況仍需儘快就診:

出現發熱:冠心病患者若到過疫區或與疫區人員有接觸(尤其是曾經到過武漢的人員),出現發熱應立即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冠心病症狀不穩定:在規律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出現了新的症狀(比如胸痛、胸悶、心慌、喘憋、暈倒等),或者老的症狀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也出現心絞痛症狀,發作明顯頻繁,持續時間延長,程度加重,並且出現了原先沒有的伴隨症狀,比如出汗、心悸、噁心、煩躁等),尤其是出現了持續不能緩解的情況,應該儘快呼叫急救車來院,同時在就診過程中,全程注意防護措施。

二、 酌情運動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即使居家,規律的運動必不可少。運動方式的選擇應遵循簡單、安全的原則,每次運動的時間和強度應相對固定,切忌運動量的突然增加或降低。如在家中散步、做保健操、練太極等有氧運動,這樣有利於保持冠狀動脈通暢,從而促進缺血區心肌側支血管生長。運動前先做5-10分鐘低強度熱身運動。運動過程中應注意保暖,還要留意心率的變化及身體自我感覺,如出現心慌、胸悶、出虛汗等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

四、合理膳食

飲食以清淡爲主,避免高鹽高脂飲食,攝入足量蛋白。建議食物的選擇應做到多樣化,以穀類爲主,粗細搭配,多喫蔬菜水果,兼食奶類、畜禽魚蛋和大豆堅果類等。不要喫野生動物。

五、穩定情緒

疫情可能導致很多人產生焦慮的心情,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過度的應急反應會導致疾病的復發甚至惡化,從而增加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可以嘗試着技術性地緩解焦慮恐慌:合理關注疫情;豐富自己地“業餘時間”;學會放鬆與自己和解。平和的心態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重要條件。

最後,堅信這一點:中國,一定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戰疫必勝#

#關注新型肺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