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術後因爲疼痛緩解,且畸形力線矯正,所以可以通過關節功能鍛鍊讓關節周圍肌肉功的能恢復到正常狀態。患者要制定詳細的個人功能鍛鍊、肌肉訓練和早期下地負重行走計劃,這樣能儘快地恢復關節功能。

揭陽朱伯來電諮詢:

我兩個月前在廣州某三甲醫院做了膝關節置換術,不過,現在膝關節內側有稍微腫脹,感覺還有點麻木、疼痛。我也聽從醫生建議鍛鍊,每天慢走,但沒見好轉,請問是否需要就醫複診?指導專家

劉 寧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老人報記者 蔡衛楊通訊員 張燦城 張藝奕

答:膝關節置換術後2~3個月出現膝部內側區或外側區麻木,這是正常現象,一般2~3個月後可以恢復。極少數患者需3~6個月以上纔可以恢復,但不影響行走和功能鍛鍊。

膝關節置換術後疼痛較術前明顯減輕和緩解,但很多患者術後仍然有輕到中度的疼痛,尤其術後3個月內,這是正常現象。一般手術後需要常規口服1~2個月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幫助患者更快無痛地恢復。

膝關節置換術後,良好的膝關節功能必須通過功能鍛練去獲得,至少需要36個月的功能鍛鍊才能獲得功能極佳的膝關節。這是因爲很多患者有嚴重的內外翻畸形,只有通過有效的功能鍛鍊,才能讓關節周圍肌肉適應正常下肢力線,讓肌肉發揮最大的效能。此外,很多患者術前有明顯股四頭肌萎縮,這些萎縮是因爲疼痛和術前內外翻畸形造成的。術後因爲疼痛緩解,且畸形力線矯正,所以可以通過關節功能鍛鍊讓關節周圍肌肉功的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不過,行走不能代替功能鍛鍊,因爲行走只是整個下肢低能量活動,不能促進下肢肌肉恢復到正常狀態。患者要制定詳細的個人功能鍛鍊、肌肉訓練和早期下地負重行走計劃,這樣能儘快地恢復關節功能。在疼痛逐漸消退後,只要堅持肌力練習,步態會逐漸恢復至術前的水平。但是,過量的行走會帶來膝關節的腫脹,所以建議老人不需要每天刻意練習行走,完成日常生活即可。在腿部力量逐漸恢復之後,即可逐漸增加行走量。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健康科普排位賽#

#我要上頭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