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奶業協會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18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高峯論壇上了解到,我國將加快推進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爭取每年新增測定奶牛15—20萬頭,參測奶牛到2020年佔到產奶牛比例的40—45%,到2025年佔到產奶牛比例的60%以上。

據瞭解,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的核心是通過測定奶牛個體生產性能並收集基礎數據,綜合評定個體及羣體的生產性能及遺傳性能,有針對性提出解決辦法,進而實現奶牛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據測算,參測奶牛每頭每年增加1噸產量,可增加經濟收入3500元。

我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從2008正式啓動以來,中國奶業協會與全國36個測定中心在數據處理規範化、品種登記渠道化、體型鑑定制度化、遺傳評估國際化、技術培訓專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奶牛遺傳評估體系基本建立,已具備200萬頭奶牛的年測定能力。

在DHI項目的帶動下,參測奶牛場由2008年的592個增加到1611個,參測奶牛122萬頭,累計完成了157萬頭荷斯坦牛的品種登記,種公牛全部實現後裔測定選擇,建立的全國奶牛DHI數據處理系統收錄各類數據4000萬條。通過測定數據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奶牛生產水平,參測奶牛305天產奶量從2008年的7.4噸提高到8.8噸,乳脂率由3.64%提高到3.89%,乳蛋白率由3.19%提高到3.35%,體細胞數由每毫升39.7萬個降到了28.7萬個,達到歐盟四十萬以下的標準。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推行統一的測定操作規程,保證樣品的採集質量,縮短測定儀器校準間隔時間,提高檢測準確性和可比性;加強牛場應用DHI報告環節的監督考覈,用制度推動DHI報告應用,發揮DHI項目爲奶農服務、節本提質增效的科技力量;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國家扶持政策和良好效果,吸引更多養殖場和乳品企業重視並參與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論壇期間,中國奶業協會公佈了10家“一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50家“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高產奶牛場”、50家“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優質奶源場”和50家“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規範奶牛場”,並與南京豐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阿牧網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荷斯坦牛品種登記軟件合作協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