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療五積病的專方,以治氣、血、痰、飲、食五積之意而名,有解表、溫中、除溼、去痰、消痞、調經等功效,適用於以惡寒無汗、身痛、嘔吐、腹脹以及月、經不調爲特徵的疾病和寒溼體質調理。
       【原書配方】白芷、川芎、甘草、茯苓、當歸、肉桂、芍藥、半夏各三兩,陳皮、枳殼、麻黃各六兩,蒼朮二十四兩,乾薑四兩,桔梗十二兩,厚朴四兩。上除肉桂、枳殼二味別爲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爲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人桂、枳殼末令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人生薑三片,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和劑局方》)
       【常用劑量】白芷10g,川芎6g,炙甘草3g,當歸10g,茯苓10g,肉桂6g,白芍12g,制半夏10g,陳皮6g,枳殼10g,麻黃6g,蒼朮10g,乾薑6g,桔梗6g,川樸1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後調文火再煎煮40分鐘,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也可按原書做成散劑。

       【原書方證】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
       【體質要求】多體型肥胖,面色黃暗,精神萎靡,惡寒不易出汗,皮膚多幹燥粗糙,關節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易浮腫,易頭目昏眩,易腹瀉;女性多伴有月經不調、閉經等。
       【適用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疝氣、腰痛、坐骨神經痛、風溼病、腳氣、中風、扭傷、寒溼感冒、冷症、甲減、肥胖症、閉經、月經後期、寒溼帶下、多囊卵巢綜合徵等。
       【注意事項】本方偏溫燥,形體消瘦、心煩口渴、脣舌暗紅者慎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