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主任医师,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积极投身基层医院的结对帮扶工作,担任三门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2018年主动报名赴新疆开展医疗援助工作,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计功一次。

2月13日,面对武汉一线的召唤,陈军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浙大一院援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疗队,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提起自己的决定,陈军从容而淡定,“有些事情需要一些人去付出和奉献。作为党员,作为医者,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治病救人,责无旁贷。”

去武汉的决定下得很坚决,而对于担心他的父母,陈军却没那么从容,他选择了隐瞒。怕父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只是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新疆,却打包行李去了武汉。

陈军的妻子知道拦不住丈夫的一颗急切奔赴战场之心,就像当初去新疆一样,妻子对他的决定给予了全力支持。陈军妻子是浙大一院疼痛科的主任冯智英,在疫情爆发初期也主动递交了请战书,“我是老党员了,也想尽一份力。”但为了减少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医院党委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护人员同上一线,冯智英没“争”过丈夫,“我很想去,但他比我更坚决。”

2月14日一早,惜别爱人和女儿,陈军踏上了武汉出征之路。

党员做表率,带领团队奋勇向前

浙大一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重症病区,参与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军主要负责前线的党建及医疗协调工作,协助领队管理队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陈军清醒地认识到此次驰援武汉任务的艰巨性。成立临时党支部,就是要在前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和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而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如何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作用,成为陈军当前时时刻刻在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在赶赴武汉途中,他代表临时党支部,对医疗队进行了战前动员,励斗志、鼓士气,号召党员要勇挑重担,并带头落实感染防控措施,确保所有医护人员“打胜仗,零感染”,让党旗在战疫阵地高高飘扬。

临时党支部,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在前线,陈军始终把防控疫情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将武汉人民的健康和安危放在首位。抵达武汉当天,顾不得休整,他首先奔赴病区查看情况,回来后与黄河院长一道连夜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对后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是一家专科医院,为了应对疫情需求,临时改建成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病房是原来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头颈肿瘤病房改建的,很多设施设备都需要补充,规划和设置上也要做进一步改建和完善。“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病房基础条件不达标,医疗队即将进驻的病房是普通病房,基本没有什么设施,楼内外也没有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

陈军认识到,病房改造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但病房怎么改?人员怎么部署?物资怎么调配?摆在医疗队面前的是很多艰难紧急的任务。其中任何一环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收治任务的顺利进行。关键时刻陈军带领临时党支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时党支部协同院感组、医疗组、护理组、物资组、后勤组、设备组、党建组等各个工作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党员们一同上阵,全身心奋斗在改造病房的第一线。院感科党员张晟一马当先,对病区内所有区域进行分割,结构进行调整,划分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党员羊炜霞带领护理组十名组长来到病房进行详细的考察,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哪些地方需要改造,确保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完善的防护,在所有党员骨干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顺利完成病房改造,为后续病人的收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浙大一院援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疗队队员共140人,从物资调配到搬运、从医务会议到对外联络,陈军亲力亲为,为防疫之战昼夜奔走。后勤保障组人员不足,设备、防护物品、消毒物品、行李箱等动辄牵涉数百件物资的搬运,任务十分艰巨。见此情况,陈军主动和队友们一起搬运物资,在他的带领之下,大批党员同志在医疗工作之余,自发加入到搬运物资的行列中去,解决了物资保障的棘手问题。

在治疗病人过程中,陈军号召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前线形成强大的力量,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岗位一份责任”。“临时党支部”成为医护人员推进工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支点。支部委员带领党员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共识:党员同志们要冲锋在前。党员徐哲荣面对危重病人,身先士卒,将危险留给自己,为高龄脑出血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胃插管手术,如今,在医护的通力协作下,刚入院时被当地医院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神志模糊,无法进食的患者,现已顺利出院。 如今浙大一院接管的重症病区已收治新冠肺炎患者72名,截至3月13日,有47名患者顺利出院。剩下的患者也将于近日全部出院,5名危重症患者已明显好转,全部转为重症患者并转入其他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组织的温暖,激励团队主动担当

随着医疗工作的深入推进,远离家乡在抗“疫”前线连续奋战的队员难免思念亲人和朋友。陈军认识到,传递党组织的关怀,鼓舞士气也是临时党支部重要的任务。他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思考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将工作做实、做细、做暖。

2月14日下午,医疗队抵达武汉当晚,气温低至0摄氏度,医院距离驻地酒店2.8公里,走路需30分钟,为方便在深夜上、下夜班的队友们,陈军提议由临时党支部成立爱心车队。“医务人员平时工作中非常辛苦,在生活上我们一定要做好保障。”不到半小时,就有21名党员参与进来,经党支部安排,组建了一支由17名党员构成的爱心车队,武汉的夜晚虽然寒冷,但陈军希望能为这些寒夜中的“夜行人”带去党组织的温暖。

在隔离病房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温情常在。身处疫情高发地的武汉前线,队友们的情绪有时会出现波动,陈军发动临时党支部开展谈心活动,时刻关注每个队员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临时党支部成了党员群众们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

2月19日傍晚,在医疗队的驻地里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二月份过生日的5位战友们,一起过了一场集体生日,为了表达对每位战友真挚的祝福,临时党支部特意给每位战友准备了感谢信、鲜花和小蛋糕,为连日来紧张的救援工作增添了别样的温馨。对于浙大一院前四批驰援武汉的战友们,临时党支部也给与了慰问和关心,陈军跟随浙大一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先后前往驻地,看望我院前四批驰援武汉的战友们,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

除了关心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对于在武汉隔离病房里的患者们,临时党支部也投注了爱心和关怀。因为疫情,许多患者不得不与家人两地分离,甚至有些患者的家人已经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对于他们经历的磨难,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感同身受。2月18日,陈军在临时党支部内发起倡议:“我们的党员要再多关心他们一点,多帮助他们一点,为病房的患者送去我们的爱心与温暖。”大家迅速响应,党员们准备了水果、小点心,分发到每一位患者手中,为他们加油打气,让患者们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有一位患者激动地向他们说道:“特别感谢你们!你们在这么困难的时间还给我们准备这些东西,真的是特别感谢!”

信仰的力量,引领团队追寻梦想

陈军带领的临时党支部,在前线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非党员队员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孙传银是向临时党支部最早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成员之一,他是一名风湿免疫科的主治医生,在医疗队担任小组组长,他在申请书中写道:“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身边的共产党员争先恐后、不怕牺牲、无惧无畏、无怨无悔,冲在最前线。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决心”,他用心写下庄严的誓言:“我希望自己是一名战士,能够在武汉抗疫战场上担负起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截至2020年3月13日,出征武汉29天,临时党支部已收到38封入党申请书,另有入党积极分子6人。“95后”护士贾娟娟也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年轻的她在疫情期间一夜长大:“守护一个个口罩后患者可爱的笑脸,我想这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目标!希望在我们强大的浙一团队的治疗护理下患者能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家庭,享受阳光下的团圆!”

看着这一份份入党申请书,陈军感慨万千:“临时党支部的存在,让同志们找到了组织,使我们这个集体的思想统一、方向一致,行动有力。我要把这些入党申请书保管好,将来,带着它们和队员们一起凯旋。”他带领临时党支部主动关心和帮助这些同志,把防控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在实践中考察,在斗争中检验,将其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上报上级党组织,予以发展。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军毅然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勇敢逆行,践行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文字/图片:浙大一院党建办

堡垒无言,大爱无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