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昨天上午一名在8楼治疗的66岁女性患者也申请转入浙大一院接管的病区,她的丈夫是武汉协和医院本院的医生,自己也是一名检验科的主任医师,一家人对于浙大一院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案早有听说,自从知道浙江医疗队来了之后便要求转入浙大一院接管的病区进行治疗,转入时该患者氧饱和度仅有80多,有胸闷气急的症状,章渭方主任医师对她的病情进行了评估,开具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每日关注病情进展,正在对她进行吸氧和营养支持及相关的激素治疗。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西院重症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章渭方说:“这两天不少病人慕名转到我们浙大一院接管的院区,昨天有一个病人从8楼转过来,前天也有一个病人从12楼转了过来,我们浙大一院的救治技术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近日武汉的形势逐渐好转,即将逐步“解封”,而前方援鄂医疗队的战斗依然正酣,队员们用最后的坚守完成救治病人的重任,帮助这个城市按下“重启键”。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西院重症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章渭方说:“这两天不少病人慕名转到我们浙大一院接管的院区,昨天有一个病人从8楼转过来,前天也有一个病人从12楼转了过来,我们浙大一院的救治技术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这位患者心心念念转浙江医疗队的病区

谈起12楼的那位患者,章渭方主任依然印象深刻,3月23日,正在换防护服的他接到了院区医务处打来的电话。“章主任,12楼有个患者一定要转到你们的病区,说是从肿瘤中心转过来的。”

“是我们的老病人吗?”章渭方心里想着,马上和护士长羊炜霞一起前往12楼查看。

一进病房,羊炜霞就问患者:“阿姨,是你提出要转到我们病区吗?”

“是的。”病床上,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回应着。

“你之前是在我们接管的病区吗?”羊炜霞看了看患者,并不熟悉,她有些疑惑地问。

“不是,我原本住在你们楼下的病区。听同行说,浙江医疗队的医疗水平口碑很好,管理也非常细致,很希望能转入你们负责的病区。”原来,该患者是一名武汉当地医院的护士,对于用药、护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专业了解,很期待能转到浙江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章渭方马上查看了患者的CT片,给她做心理辅导:“你这个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稍微调整调整应该就可以出院了。”

“我和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不同,病程很长。1月23日开始发烧,1月29日核酸检查呈阳性。2月6日入住方舱医院,一开始也不严重,但是中间一度出现反复,到现在还在康复阶段。”患者恳切地说,“这两天,我吃了药以后尤其感觉不舒服,晚上躺着都有点喘不过气,没有安全感。”

“病人这么信任浙大一院,那就收吧”,下午,浙大一院院长、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黄河拍板,病区接收了这位患者。

战“疫”征程仍在继续,救治的步伐没有停歇

同样,昨天上午一名在8楼治疗的66岁女性患者也申请转入浙大一院接管的病区,她的丈夫是武汉协和医院本院的医生,自己也是一名检验科的主任医师,一家人对于浙大一院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案早有听说,自从知道浙江医疗队来了之后便要求转入浙大一院接管的病区进行治疗,转入时该患者氧饱和度仅有80多,有胸闷气急的症状,章渭方主任医师对她的病情进行了评估,开具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每日关注病情进展,正在对她进行吸氧和营养支持及相关的激素治疗。

自3月17日,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完成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清零”任务,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以来,浙大一院的救治经验和救治成效吸引了不少病人慕名转病区而来。

章渭方表示,医疗队借助浙大一院的医疗经验对患者进行细化管理,进行了患者的分组和医生的分组,给予个性化治疗。“就比如12楼转院过来的这名患者,病程时间长,多脏器受到损坏。对她来说,不仅仅是要治疗新冠肺炎,还有针对其他脏器功能的治疗和观察。所以我们把管理制度进行了改善,变急诊室的管理为病房的管理。”

在这样的有序高效的管理下,目前该病区已有26名患者出院,还收治有15名患者。病区管理井井有条,医护人员以科学精准的施治,精细高效的护理,治愈了一批批病人,迎接胜利的曙光。

在武汉,浙大一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和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还坚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医院;第一批和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回杭。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坚守在抗疫的战场上,不鸣金、不收兵,与武汉人民同在,共同给这个英雄的城市按下“重启键”。

文字:浙大一院宣传中心

结合浙江新闻客户端

图片:浙江新闻客户端

守望相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