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長的過度介入,會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提到,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 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教育學者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指出,家長對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以及沒必要的介入和不得當的介入,不僅會激化孩子之間的矛盾,還會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機會。

盧梭在《愛彌爾》中寫道:無所作爲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無所作爲的意思是什麼呢?你可以做榜樣,做例子啓發,但不要代入。你看起來根本沒有介入,可是卻能發人深省,讓孩子自己抉擇最好的方法。

不知不覺,靜靜在幼兒園已度過了一個多月的時光。這期間,靜靜雖然不抗拒幼兒園,但也不是很開心。每次媽媽問靜靜爲什麼總是悶悶不樂時,她的答案都一樣”因爲大家都不和我玩。”

靜靜性格溫和,也懂得忍讓和分享 ,爲什麼就是交不到朋友呢?

其實,問題出在靜靜的媽媽身上。

家長的過度介入,會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提到,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 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

在靜靜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經常帶她去朋友家串門,爲的就是想讓女兒多和同伴玩耍,建立友誼,鍛鍊女兒的社交能力。

可小孩子在一起玩,總會有打架、搶玩具、發生衝突的時候。

每當靜靜和同伴發生了衝突,靜靜媽總喜歡第一時間出面干涉,哪怕是很微小的衝突,靜靜媽都會把它放大,並反覆告誡靜靜絕對不要和小朋友搶東西,更不能吵架打架。

有次在公園裏,靜靜的溜溜車被一個小朋友搶走了,媽媽不但沒有安慰委屈得哇哇大哭的靜靜,反而還批評靜靜不懂忍讓,教育靜靜要學會分享。自此後,無論是誰動了靜靜的東西,靜靜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後,靜靜總喜歡一個人蹲在角落裏玩,偶爾有同伴過來和她玩時,她也不怎麼搭理,如果不小心發生了衝突,她都會徑自走開,不爭不鬧。

靜靜的媽媽瞭解情況後,覺得女兒乖巧、懂事,可幼兒園的老師則強調,靜靜可能在人際交往上出了點問題。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指出,家長對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以及沒必要的介入和不得當的介入,不僅會激化孩子之間的矛盾,還會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機會。

靜靜的媽媽過度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削弱了靜靜的社交能力。

積極的人際交往對孩子的好處

其實,很多家長都能從靜靜媽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懂分享會導致自己在朋友面前沒面子,擔心孩子過於暴力在衝突中會不小心傷及他人,孩子之間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家長們特別緊張。

當家長的眼前只有孩子的矛盾時,卻忽視了積極的人際交往帶給孩子的好處。

那麼,積極的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1、積極的人際交往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定是需要通過語言交流才能完成的,在這過程中,孩子會不自覺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尤其是孩子間相處特別融洽的時候,能更加激發孩子的溝通慾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2、積極的人際交往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責任感

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提到, 如果我們想法交朋友,就要先爲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孩子也如此,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是需要做一些讓自己變得受歡迎的事,需要做一些爲別人付出的事,才能收穫友誼的。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慢慢滋生出孩子的同理心和責任感。3、積極的人際交往能幫助孩子形成更健全的人格

此外,積極的人際交往還能培養孩子主動、熱情、友善的性格,幫助孩子形成更健全的人格。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一般都會擁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如何處理矛盾、如何應對困難,而且會更善於懂得接納自己的不足和包容別人的缺點。

做到這幾點,能讓孩子更好地學會與同伴相處

積極的人際交往對孩子好處甚多,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教給大家“三不原則”,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會與同伴相處。1、不生氣原則

孩子間的矛盾,無非是搶玩具,打鬧吵架等,很多家長會像靜靜媽媽那樣急於干涉,甚至責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講道理等。

其實,孩子的世界非常單純,他們不明白這是所謂的“犯錯”,在他們眼裏,這可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大人往往把這些行爲看成是孩子犯的錯,不知不覺中就把問題放大,激化了孩子的矛盾。

所以,如果當孩子之間有衝突了,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生氣,不要刻意放大孩子的行爲,激化孩子間的矛盾。2、不介入原則

現在的家長經常抱怨孩子不懂忍讓 ,過於”溺愛“,卻不知道其實是自己對孩子們的矛盾介入太多了。

很多家長都見不得孩子鬧矛盾。孩子間只要發生一點小事,家長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沒盡到管教的責任,也總擔心別人會說自己沒有好好管教孩子。

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強迫自己的孩子給別人道歉,似乎不道歉就擱不住面子,好像孩子犯了天的罪一樣。殊不知,這樣逼迫孩子說“對不起”,會損害孩子的友愛心,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介入,才能留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才能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3、不怕喫虧

閨蜜曾和我說,她家女兒在幼兒園被人咬了,她現在只要看到那個咬她女兒的男孩子就想打,而且她還告訴女兒以後再也不要和他玩,如果再被咬,就還手。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教孩子:你不欺負別人,但別人欺負你,你就打回來。

可這樣真的對嗎?

這看似不喫虧,看似可以保護孩子,但孩子的心裏會怎麼想?他會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甚至感受到恐嚇和威脅。長期以往,他可能不會再主動和人交往,因爲害怕衝突,害怕受傷。

所以,在孩子交往過程中,不要總是告誡孩子“不要喫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都符合你的需求。他可能會搶玩具、可能會打人、可能也會分享、可能會被欺負,都不要緊。給他點空間和時間,他自然會成長,自然會學會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同伴相處。

我是寶藏媽媽,陪你分享我的育兒寶藏,只做有溫度的育兒說,喜歡請點贊點關注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