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奢望自己的孩子會變得多麼成功和優秀,我只期望他在蒙臺梭利育兒觀的影響下,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自然成長,成爲他想成爲的人。在蒙臺梭利育兒觀裏,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孩子的節奏,讓其自然成長。

文|寶藏媽媽我們不是爲今天的世界培養兒童。等他們長大的時候,這個世界就變了。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世界如何,那麼就教他們學會適應吧。——瑪利亞·蒙臺梭利

孩子出生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幫助孩子身心自由發展,讓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在三年多的育兒時光裏,我用蒙臺梭利的“觀察和尊重”,收穫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與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不同,蒙臺梭利是一種將兒童置於教學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最尊重兒童的方式全面培養兒童的個性發展 。

在蒙臺梭利的眼中,教育孩子,並不只是撫育他成長,而是要在他個人探索發展的路上陪伴着他。

在三年多的育兒時光裏,我在蒙臺梭利的育兒觀裏跌跌撞撞,有過堅持、有過懷疑,但最終還是收穫了甜美的果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將蒙臺梭利育兒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蒙氏基礎:成爲一個細緻的觀察者蒙臺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需要去觀察 ,對外界作出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

如果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做一個好媽媽?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她:“不打擾便是最好的媽媽”。成爲一個細緻的觀察者,不輕易打擾孩子,是我這三年多來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蒙臺梭利育兒觀的基礎所在 。

觀察可以讀懂孩子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認識孩子、理解孩子。1、識別孩子珍貴的專注時刻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其實就擁有了“專注”。還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後的三個月,常常會望着天花板發呆;7個多月時,能拿着一個咬牙玩具啃上半個多小時;一歲多的時候能樂此不疲地在地板上走來走去;到了兩歲多,能獨自玩耍四五十分鐘。

在他的這些行爲中,我幾乎是成爲了一個“旁觀者”,在他發呆時,我忍住了想逗他的衝動;在他啃玩具時,我沒有因爲“髒”而去阻止他;在他獨自玩耍時,我沒有去幹涉他。

兒童在專注中成長,而不是成長後才能專注。蒙臺梭利認爲:儘量不要打斷一個正在很努力投入的孩子,當他正在對一個活動着迷,這就是他正在構建自己的大腦,形成自己邏輯思維的過程。

當我們能夠識別出孩子珍貴的專注時刻,才能保護孩子的興趣感和探索力。正如蒙臺梭利所認爲的:兒童最先發現的道路應該是專注之路。

2、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成爲一個細緻的觀察者,才能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而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蒙臺梭利將基本的敏感期分成6個部分:秩序敏感期、運動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細節敏感期以及社交敏感期。

每一個敏感期都是孩子對生命的號召,孩子需要在敏感期中構建自我,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發現,阻止了孩子的某一個敏感期,孩子的內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會感到身心痛苦,從而出現暴躁、易怒、不愉快等情緒反應。

我曾經在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來臨時沒有及時發現,導致了孩子出現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多虧蒙臺梭利,讓我最後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去應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了敏感期。

蒙氏原則:尊重孩子的節奏

在蒙臺梭利育兒觀裏,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孩子的節奏,讓其自然成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孩子也不列外。有些孩子是慢熱型,有些孩子是急躁型,慢熱型的不代表他真的很“慢”,急躁型也不代表凡事他就很“快”。但有些家長卻不這樣認爲,常常可以聽到“誰誰誰家的孩子彈琴特別好,誰誰誰家的孩子又拿了一等獎。”,同齡孩子之間的比較永遠是家長熱衷的話題。

我有一朋友,活得特別焦慮。今天擔心孩子長得比別人矮,明天擔心孩子的性格比別人差。每次我問她,“難道你就不能好好享受和孩子當下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嗎?”她說不能,因爲害怕孩子的成長比別人慢一拍。

我也曾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同齡孩子比較,比如朋友家孩子2歲時已經可以拿筆畫些簡單的圖形,而我家孩子卻始終只會畫圓圈。每次陪孩子畫畫時我會反覆強調“你怎麼連正方形都不會畫”之類的話,導致孩子對畫畫的興趣越來越淡。

直到有天我又想起了蒙臺梭利的原則:尊重孩子的節奏。

也許孩子在這個階段,就是不會畫。那又如何?不代表他永遠都不會畫其它圖形。於是我開始專注於陪他畫圈圈,再也不說“你怎麼連正方形都不會畫”這樣的話,我無數次讚歎他畫的圓圈多麼好看,多麼有層次感,雖然每一次他畫的都一樣。

至今,我家孩子三歲多了,仍然不會畫其它圖形,但他的圓圈畫得越來越好,甚至會自己配色,讓一副簡單的圓圈畫看上去像是一副藝術品。

自此之後,我也沒再拿孩子與任何同齡孩子做比較,我跟隨他的節奏,陪着他慢慢成長,讓其自由成長。

蒙臺梭利在《教師的十誡》中寫道:“對待孩子要用最禮貌的方式,給予他們你所能給予的最好的部分。”

在孩子的成長中,難免會犯錯、難免會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 ,但如果我們都能真正懂得尊重孩子的節奏,不拔苗助長,不急於求成,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用最禮貌的方式給他尊重,讓他感知被愛,這種無條件的愛就能讓他得到全面發展,成長爲真正的自己。

蒙氏實踐:以孩子爲本 從家庭開始真正可以幫助孩子建構自我的方法,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自己運作的環境,讓他們可以通過這些環境中的物品,幫助自己在其中真實地生活。——瑪利亞·蒙臺梭利

在三年多的育兒時光裏,我不僅把蒙臺梭利的理念運用到孩子的各種行爲上,更關鍵的我還爲此創造了一個豐富適宜的環境。1、爲孩子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

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就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有序、適宜的家庭環境。

所謂有序,是我把家裏的空間都做了有效區分:睡眠區、進餐區、閱讀區、工作區和玩耍區。我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各個區域做相對應的事,外在的有序,構建了他內在的秩序。

所謂適宜,是我根據他的成長特點,將環境具體化,讓他在真實的環境中成長。比如我會提供一些做家務和自理的機會。讓他擺弄自己的物品,讓他學着掃地、抹桌子,教會他洗菜、洗碗。買一些植物回來讓他幫忙照料。

蒙臺梭利認爲:三歲的孩子必須爲他自己擺弄東西。如果給他依其身材比例製作的東西,容許他學着大人一樣操作,他整個性格就會變得平和、滿足。

2、讓孩子迴歸大自然

大自然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我時常帶着孩子走進大自然:去海邊玩沙、玩水,去公園認識花草樹木,去爬山、去聽風、去觀雨。

春天的時候,我帶着他去感受萬物復甦的美好;夏天的時候我帶他感受陽光、沙灘的魅力;秋天的時候,我帶着他去深山找尋層層疊疊的色彩;冬天的時候,我帶着他感受潔白的美好。

這些經歷讓我的孩子成爲了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人。

3、相信孩子,讓孩子自己做

我的孩子現在特別喜歡和我一起做家務 ,自理能力也很強。雖然才三歲多,但是已經能夠獨自把家裏的地板打掃得乾乾淨淨,而且收納玩具、穿衣脫褲、整理衣物,都做得井井有條。

這些源於我對他的放手,相信他,讓他自己去做。

一開始我家裏人很反對,擔心孩子會不小心傷到自己,畢竟家裏有刀、有插座等危險隱患。但我覺得這些危險隱患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孩子可以從中建立“安全意識”,從而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信。當孩子在家中四處亂爬、翻箱倒櫃時,我不會跟在後面大叫“危險”,而是默默跟在身後對其保護,在他需要的時候纔出現 。其實當孩子獨自面對困境時,他們會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受到傷害,會做出適宜的反應。

蒙臺梭利曾說,“人類的高貴來自於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只要準備一個自由的環境來配合兒童生命的發展階段,孩子的精神與祕密便會自發地顯現出來。”

我不奢望自己的孩子會變得多麼成功和優秀,我只期望他在蒙臺梭利育兒觀的影響下,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自然成長,成爲他想成爲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