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加工食品的消費是導致肥胖率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由此引發的全球醫療成本和經濟生產力損失每年高達2萬億美元。在城市化、經濟增長、氣候變化、電子商務和可進行快速基因篩查的新技術的疊加影響之下,我們的全球食品體系正在發生諸多變化,現在是時候邁出更大膽的一步了。

4月23日和24日,爲期兩天的國際貿易和食品安全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繼續討論食品安全的未來。

【老外談】嚴控食品安全 更好造福人類營養健康

食品安全與某些由細菌或病原真菌,比如大腸桿菌和黃麴黴毒素,引發的食源性疾病密切相關。而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6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42萬人因病死亡。其中,非洲和東南亞地區受影響最爲嚴重。

不過,食品安全不應只關乎預防食物中毒或感染食源性疾病,全面處理與飲食有關的健康風險也應該是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義。

關於這一點就必須要談到肥胖問題。目前,全球肥胖成年人的數量超過6.7億。有預測稱肥胖人口的數量將很快超過飢餓人口,2017年全球飢餓人口爲8.21億。而這一預測已經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成爲現實。

事實上,飢餓通常發生在某些特定地區,尤其是戰亂衝突地區,但肥胖卻無處不在,並逐漸演變爲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當前,全球5歲至19歲人羣的肥胖率爲7%,40年前這一數字僅爲不到1%。並且,肥胖不僅是發達國家的問題,在肥胖率增長最快的20個國家中,有8個位於非洲。

超加工食品的消費是導致肥胖率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由此引發的全球醫療成本和經濟生產力損失每年高達2萬億美元。然而,大量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飽和脂肪、精製糖、精鹽和化學添加劑——仍然被認爲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現在是時候來探索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管機制,以有效鼓勵健康營養食品的生產、貿易、銷售和消費了。其實,2014年在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部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上,與會各國一致通過《營養問題羅馬宣言》,即爲在這方面採取行動搭建了合法性框架。去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關於全球健康和外交政策的決議,指出如何推動食品體系的進步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

這項聯合國決議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出臺政策,包括落實所有與營養有關的承諾,推動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這是在制定健康飲食國際法規的漫長道路中邁出的第一步。

國際貿易是消除飢餓和一切營養不良問題的一種重要且必要的工具。許多國家嚴重依賴食品進口來滿足本國民衆的食品需求。不幸的是,保質期更長的超加工食品在國際貿易中往往比新鮮的同類食品表現得更好。

政府必須爲民衆創造喫健康食品的條件,爲此需要制定一套更廣泛的規則。這些規則不僅應促進貿易公平、提高貿易效率,而且還應把保證食品的營養和健康,以及提升消費者意識並確保其有渠道獲取可靠信息作爲食品安全的核心。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建立,是制定國際食品標準的主要政府間組織。保護消費者安全是其核心任務之一,它可以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真正風險所在的認識。

在城市化、經濟增長、氣候變化、電子商務和可進行快速基因篩查的新技術的疊加影響之下,我們的全球食品體系正在發生諸多變化,現在是時候邁出更大膽的一步了!

(本文作者爲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