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它見證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傳承,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隨着書寫習慣的改變,除了練書法,現在生活中已經很少用到見到硯臺了。在寶應,有一位女藏家,她“不愛紅妝愛收藏”,花費二十多年時間,收藏了上百方精品硯臺!

古玩市場裏注意到“冷冰冰”的硯臺

在寶應縣城的葉挺路上,有這樣一處鬧中取靜的小工作室,裏面整整齊齊擺放了幾十方硯臺。閒來無事,46歲的趙志紅就會來到這裏,端詳、把玩,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她說,研究硯臺會發現裏面的很多奧祕、巧合和故事。

說起心愛的硯臺,趙志紅眼裏閃爍着特別的光芒。1994年,剛剛20歲出頭的她在一位朋友的影響下,收藏起了錢幣和郵票,因爲老往古玩市場跑,慢慢的,趙志紅注意到了看似冷冰冰的硯臺。趙志紅認爲,文房四寶的文人習氣比較重,藝術價值高,上面有文字、篆刻、書法,比平常的紙質藏品容易保存,且種類也特別多。

據資料記載,中國硯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漢代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臺開始流行起來。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當時的人們發現了很多適合制硯的石料。其中,採用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製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也就是流傳至今的“中國三大名硯”。到了宋元時期,硯臺有了進一步發展。趙志紅說,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假如要文人穿越的話,最好是去宋朝,宋朝講究寧靜,而且美學也很好。

最爲喜愛古拙樸素的硯臺

趙志紅的藏品中,就有一方體現宋人美學的端硯。硯臺正面有一個凹下去的梅花造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裝飾。趙志紅介紹,宋朝講究大道至簡,所以這個硯臺看起來特別純淨,現在有的人喜歡工藝好、漂亮的硯臺,但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自己還是喜歡古拙、樸素的。這方硯臺,風格簡潔流暢,還相當注重實用功能。硯臺的抄手是個小抄手,有個弧度,貼合手的形狀,很好拿。

到了明清時期,硯臺的製作工藝更爲複雜,材質也更加豐富。硯臺不光是清雅的文房用具,也成了絕佳的工藝品。趙志紅說,明清的硯工爲了迎合文人的審美,開始講究工藝,雕刻也就精細了許多,當時還特別流行名人篆刻,名人在底下留座右銘或者喜歡的畫。

趙志紅的藏品還有一方清代的歙硯,也是一位名人使用過的。他叫朱彝尊,號竹垞,是清代的著名學者。趙志紅介紹,這個硯臺上面寫着:一方神硯千頃良田,子孫保之富貴綿綿。硯臺諧音硯田,文人用硯臺磨墨、寫字,就跟農民種地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的用品非常看重。傳說文人去世後,會把生前用的硯臺敲掉一個角來陪葬,以別陰陽,所以這個硯臺可以稱爲雖殘尤真。

爲了更全面的瞭解朱彝尊,趙志紅還特地購買了相關書籍。趙志紅說,很多資料都是在臺灣的一個孔夫子舊書坊買到的,將資料補齊了,再研究就會非常有意思,每個時期的硯臺都能反映了每個時期不同的審美。

小硯臺蘊含深厚人文精神

蘇東坡曾說過:“平生以文爲業,硯爲田”。硯臺除了有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更蘊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古代,刻硯、賞硯、藏硯等等都曾經是最時尚的風潮。而在當下,作爲一名硯臺收藏者,趙志紅也體會到了別樣的樂趣。

趙志紅展示了兩方清代的端硯,大小、材質都很相似,上面各有一幅圖畫。其中一幅是龍馬負圖,相傳在上古時期,一個龍頭馬身的巨型怪獸從黃河上踏波而來,興風作浪、禍害老百姓。伏羲奮不顧身跳下河內與其搏鬥七天七夜,最終在黃河上制服了龍馬。伏羲根據龍馬身上負的圖,創造了先天八卦。另一幅是神龜載書,一個大龜上面負着書,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神龜從洛陽的洛河中駝出這個書,獻給大禹,大禹根據這本書制定了九章大法,把天下劃爲九州,治水成功。

這兩個遠古傳說中提到的“河圖”與“洛書”,被很多人認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有趣的是,趙志紅的這兩方硯臺是分別收藏而來的。整理的時候發現,它們正好是對應起來的,一正一反、一陰一陽,且差不多大。

這樣的偶然和巧合,讓趙志紅喜出望外,而另一方看似簡單的端硯也讓她愛不釋手。這個端硯是好友轉讓給趙志紅的,端硯上有一種叫翡翠斑的石品,帶一點綠色,有一點發黃,就像一葉蘭花,很難得。當硯臺遇上蘭花,便誕生了這方風雅至極的蘭葉端硯。作爲一名文藝女青年,趙志紅曾特別爲它寫過一篇文章。

古往今來,一方好硯臺,往往會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爲它題字或作詩。對於心愛之物,他們會妥善珍藏、乃至傳遞給家族後人。在現代,人們使用硯臺的機緣越來越少,幸好還有趙志紅這樣的有心人,將這一方方硯臺精心保存。

寶應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徐少奎介紹,在寶應收藏界中,趙志紅的收藏數量是比較多的, 在女收藏隊員中,可以說是耀若晨星、屈指可數,她收藏的硯臺有不同朝代、不同材質、不同的名家制作的,所以她在收藏硯臺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

趙志紅說,她的好友曾經將自己的藏品出了一本書叫《童言墨語》,自己也希望有機會能把自己的藏品整理出版,和大家共享。

硯臺的材質大都是石頭、木頭、泥等沒有生命的物體,但一旦承載了墨、滋潤了筆,它便成爲了藝術的源泉,能傳達用者的心意。這就是文房四寶的魅力!通過這些硯臺,我們彷彿可以和古人心意相通,感受他們寫字作畫時的儀式感,以及那種悠然自得的心境。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朱蔣慧、王嘉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