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洪武十三年,御史中丞塗節揭發檢舉胡惟庸謀反,這個時候,胡惟庸在給劉伯溫送藥的時候,逼迫大夫下了毒的事情,才大白於天下,朱元璋將胡惟庸等人盡數處置了。朱元璋爲了對付在明初造成大麻煩的淮西勳貴們,他無法直接動手處置他們,害怕激起兵變,於是將劉伯溫放到他們的對立面制約他們,最終又將劉伯溫的性命交給了當時的淮西新一代領袖胡惟庸手中,平息他們的憤怒。


昔日劉伯溫,今日奠基石

至正十九年,彼時朱元璋還在創業階段,聽聞劉伯溫與宋濂之名,求賢若渴,以禮相待。劉伯溫來到了朱元璋陣營,他也沒讓朱元璋失望,無論是滅張士誠,還是打敗程友亮,都離不開劉伯溫的鼎立相助,乃至北伐中原,劉伯溫也是重要謀劃人之一。劉伯溫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勳,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


朱元璋之所以推崇劉伯溫,神話劉伯溫,是因爲他想天下人知道,上天派遣劉伯溫這樣的“神人”來輔佐他,正是因爲他是天選之子,是上天選定的真龍天子,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則是奉天承運的王朝,上順天意,下順民心,衆望所歸。

昔日淮西兄弟,今日驕兵悍將

朱元璋能夠順利開國,離不開他的那些淮西兄弟們。當年朱元璋參加義軍,因爲郭子興的賞識而得到發展,郭子興起義軍的地盤在濠州城,後來又佔據了滁州、和州等地,朱元璋最初創業的隊伍內,幾乎都是淮人。這羣人能征善戰,爲朱元璋效死力,是大明朝開國前的中堅力量。


朱元璋開國之後,這些昔日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兄弟們,如今都成爲了開國功勳,在大明朝的地位今非昔比,貴不可言。

李善長、徐達、湯和、陸仲亨、曹震、鄭遇春、周德興、郭英等等數十人,都是鳳陽人,他們不僅是大明朝的開國勳貴,更是朱元璋的老鄉,加之其他的淮西勳貴,全部以李善長爲首,組成了一個淮西人的團體,他們幾乎霸佔了朝堂,並且對外部其他人員進行排擠,對大明朝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帝王的棋局

朱元璋殺人從不手軟,但是朱元璋馭人則更加厲害。淮西勳貴必須處理,但是他朱元璋不能處理,於是朱元璋開始對此佈局。

洪武三年,諸位開國功臣翹首以盼的冊封終於開始了。朱元璋大封羣臣,論功行賞,李善長毫不意外地被封爲韓國公,年俸四千石;但是朱元璋分給劉伯溫的爵位卻大有深意,他僅僅被封爲了誠意伯,年俸也只有可憐的二百四十石。多少年來,同爲朱元璋左膀右臂的二人,開國後待遇卻相去甚遠,劉伯溫得罪了誰呢?


劉伯溫素來剛直,職責所在,則絲毫不顧及人情世故。即便是中書都事李彬貪贓枉法,李善長求情,他也絲毫不給面子,直接請旨後將李彬處死了,也因此得罪了李善長。由這件事情不難看出,劉伯溫在御史臺期間,雖然有效整治了淮西勳貴們,但是他也深深地得罪了淮西勳貴,自然也引起了他們的極大不滿。

朱元璋曾經與劉伯溫有一次重要的談話,他問劉伯溫,楊憲、汪廣洋、胡惟庸誰更適合做丞相?劉伯溫秉承着剛直的品質,直言三人皆不合適,並且一一說明了三人的優劣之處。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這一次重要談話內容,卻被三位當事人都知道了。楊憲與汪廣洋並沒說什麼,但是胡惟庸卻懷恨在心,因爲他身爲淮西人,對劉伯溫本就敵視,加之對他仕途的阻攔,自然引得胡惟庸對劉伯溫產生了濃濃的恨意。

劉伯溫之死

劉伯溫被朱元璋勸歸,回到青田居住期間,曾上書建議在淡洋設立巡檢司,卻在這個時候正巧有逃兵在這裏造反。此時身爲中書省左丞的胡惟庸,敏銳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捏造了淡洋擁有“王氣”,劉伯溫想要此地,圖謀不軌,卻不想激起百姓反抗的事件,想用“謀逆”的罪名弄死劉伯溫。朱元璋相信了胡惟庸的話,剝奪了劉伯溫的俸祿,嚇得劉伯溫趕緊趕往京城,再不敢在青田停留片刻,以此來安朱元璋的心,不敢做任何申辯,只是一味的自責。

洪武八年,劉伯溫病情始終沒有好轉,朱元璋表示對劉伯溫的關心,親自派人去給劉伯溫送藥。君臣之間感情深厚,朱元璋派人送藥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朱元璋派的這個人,卻大有深意。


直到洪武十三年,御史中丞塗節揭發檢舉胡惟庸謀反,這個時候,胡惟庸在給劉伯溫送藥的時候,逼迫大夫下了毒的事情,才大白於天下,朱元璋將胡惟庸等人盡數處置了。

朱元璋的謀劃

朱元璋爲了對付在明初造成大麻煩的淮西勳貴們,他無法直接動手處置他們,害怕激起兵變,於是將劉伯溫放到他們的對立面制約他們,最終又將劉伯溫的性命交給了當時的淮西新一代領袖胡惟庸手中,平息他們的憤怒。

等到胡惟庸謀反事發之時,再揭露胡惟庸毒殺劉伯溫的罪行,對其進行大力整治,平息“浙東官員”的怒氣,又在隨後處置胡惟庸案中,去除掉淮西勳貴、驕兵悍將之患,對其餘非涉案人員進行了震懾作用。

文/野史日記

參考文獻:《明史》《誠意伯誥中》《明太祖實錄》《行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