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配享太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具体是一种什么荣耀,对后代有什么好处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们就细说一下“配享太庙”这个事儿!
太庙就是皇帝的宗庙,也就是皇帝供奉老祖宗的家庙,其实,太庙很早就出现了,各个朝代称呼却不一样,夏朝称为“世室”,商朝叫做“重屋”,周朝称为“明堂”,从秦汉开始就叫做“太庙”了,中国历朝历代都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太庙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就以明清时期的太庙为例,讲一讲配享太庙的无上尊荣。
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看过太庙,这座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的长方形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的,整个太庙所有宫殿占地200亩,装修极为奢华,殿外三重台基都是汉白玉石栏围绕,殿内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的是金丝榆木,天花板和四柱,都贴着赤金叶。

太庙前殿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庙前殿已经不是永乐帝时期的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被雷击中全部焚毁,整整修了4年才恢复原样,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军入关期间兵荒马乱,损坏的也比较严重,但是主体结构还在,顺治帝期间才修复完成,上面挂着满汉文字对照的“太庙”二字。
太庙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有功的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着异姓功臣的神位,并不是任何皇亲国戚和肱骨大臣都可以进入太庙享受皇家香火的,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者是有大功于社稷的皇亲才能进入东殿,而有大功于社稷的异姓臣子,经过皇上的特许,死后才能进入西殿,这就叫做配享太庙。
整个清朝时期,东配殿只供奉了14个人,我们熟知的有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胤祥、僧格林沁、奕䜣。
西配殿供奉了13个人,比较有名的有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鄂尔泰、张廷玉、阿桂、福康安、和琳。13个人中,1个超等公、2个一等大臣、1个内大臣、2个一等公、其余均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大学士,都是朝廷的肱骨大臣。

太庙
那么配享太庙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又有什么用呢?
首先,配享太庙不是爵位,不能世袭,也不能继承,说白了就是一个荣誉,而且是比较虚的荣誉,但是,享受皇家香火,这一点就足以让后世感到十分荣耀了。
其次,配享太庙后代也没有什么“特权”,比如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他的四个儿子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 、张若渟照样要参加科举,和全国的学子们一起同场竞技,但是,无意中沾父亲的光应该还是有的,当年张廷玉的儿子考中榜眼,吓得张廷玉赶紧跑到雍正帝那里自求降级。
第三,配享太庙不是铁帽子王,搞不好,还得被迁出来,比如和珅的弟弟何琳,跟着阿桂当官,跟着福康安打仗,也跟着两个人一起配享太庙,最后,哥哥和珅倒台,嘉庆帝就把何琳的牌位撤出太庙,把和家的祠堂也毁了,剥夺了和琳儿子丰绅宜锦的公爵职位,改袭三等轻车都尉。和琳也成为唯一一个被迁出太庙的臣子。

钮祜禄·和琳
既然配享太庙没有真金白银的实惠,为什么还是挤破头争取呢?
物以稀为贵,大清王朝276年,那么多人,皇亲贵族、王公大臣数不胜数,才有27个人获此荣誉,这比中双色球最高奖都难多了。
对于臣子来说,配享太庙是极大的恩赐,每年四季的首月农历初一,太庙里面所有的牌位都要捧到享殿,皇帝要亲自来进行拜祭,这叫享祭。遇到国家大事,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的时候,皇帝都要到太庙的寝殿拜祭,这叫告祭。最重要的祭祀是在每年除夕的前一天,要进行最大规模的祭祀,这叫袷祭。

张廷玉
张廷玉先后侍奉圣祖、世宗、高宗三代皇帝,他的名气比创造出“六尺巷”的老爹、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还有名,张廷玉思维敏捷,雍正帝话音刚落,张廷玉就能拟出圣旨,而且非常符合雍正帝的意思,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达到了汉族大臣所能提升的最高位置,是整个清代做得最成功的一个。有一次,雍正帝突然要赏赐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动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允禄、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遗诏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帝继续重用张廷玉,但是77岁的张廷玉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帝说,你是三朝元老,将来要配享太庙,怎么能归老田园呢?张廷玉一心想退休,乾隆帝就不高兴了。

爱新觉罗·弘历
后来孝贤皇后去世,张廷玉因为安排不当被罚俸一年,打破了他47年不受罚的历史,让他惶恐不安,老得更快了。乾隆帝动了恻隐之心,特批他致仕。没想到张廷玉不断跟乾隆帝明说或者暗示自己要配享太庙的事情,把高宗惹怒了。最终张廷玉弄巧成拙,被“著削去伯爵,以示惩罚”,取消配享太庙资格,回家养老,汪由敦革职查办。一辈子的付出结果付诸东流,临走时,大臣们都不敢送行。
没多久,张廷玉的儿女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因贪污被抓,乾隆帝顺便把三代皇帝赐给张廷玉的赏赐品全部收回。所幸张廷玉一生清廉,抄家时没有发现别的可疑物品,但是,张家深受打击,名誉扫地。
回家五年后,张廷玉83岁的时候去世了,消息传来,乾隆帝念在张廷玉一生鞠躬尽瘁,为大清服务五十多年,又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由此可见,配享太庙对一个大臣来说有多么重要,尤其是汉臣,这一荣誉更加难得,张廷玉用五十多年的心血才得到这一赏赐,还差一点失之交臂,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见,汉臣在清廷中的地位之低,最后,乾隆帝恢复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固然是雍正帝的遗诏、君臣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考虑应该是笼络汉臣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