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胡寧峯:中國消費市場的縣級城市潛力剛剛開始

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於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京東集團副總裁、戰略投資部負責人胡寧峯在論壇上發表以下觀點:

這幾天進入了11月,中國電商有幾個著名的節日“6.18”、“雙十一”,從11月1日起,電商已經進入了促銷大賣季。

“雙十一”從11月1日凌晨開始,我把京東在雙十一起步的數據和現象與大家分享一下,這能夠從很大程度上讓大家對目前中國消費的情況有一個直觀感受。

“雙十一”從11月1日凌晨(00:00)開始,銷售的數據來看,分不同的品類,有的是前30秒可以看出,有的是前30分鐘,有的是第一個小時,但整體看品類在今年有着一個大的爆發。分享幾個數據:京東超市開場前60分鐘同比增長翻了6倍;手機18秒賣出1萬臺,美妝產品第一小時成交是去年12倍,健康在第一小時比去年翻了2.8倍。今年從電商消費“雙十一”的表現來看,中國整體消費還是非常強勁。

我們不會那麼細地關注競爭對手的數據。但有一點可以說,整體中國電商今年的發展都是非常不錯的,相信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商在今年的“雙十一”仍然是比較明顯的爆發式增長。這不是我們一家做得獨好,而是中國整體消費在目前階段非常強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是全品類的爆發,您注意到我剛纔說到的例子,有些逐漸的不是傳統的品類,比如生鮮超市不是傳統電商做得特別強的,這些品類也在呈現更加強的增長。

電商線上線下提供一體化服務特別明顯,或者說消費者眼裏不在乎我是線上還是線下買的,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消費升級在他們眼裏越來越是一體化的世界,在哪裏買方便、價格好、品質優他們就去哪裏買,所以這裏展現出中國消費者眼中的消費世界正在迅速的一體化和全球化。

第二方面,除了整體要買更好的東西之外,在大件和服務方面,整體消費升級是很明顯的趨勢,這裏有幾個數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除了剛纔講的品類之外,很多服務方面,比如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像互聯網醫院一小時同比增長18倍,各類藥房的滋補類產品增長達到4-5倍以上,海外直採燕窩銷售數據是去年18倍。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像是故事一樣,甚至一天之內在京東拍了5套別墅,手機靚號拍了1.2萬個號,最貴的手錶拍了130萬,整體的消費升級在互聯網電商來看非常明顯。

第三方面,從我們眼中看到的消費區域市場的變化。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電商滲透率非常高。今年十一月一日的成交可以看出,消費前五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不出任何意外,這些城市消費最強。但從消費增幅的城市來看,前五位分別是黃山、荊門、新餘、南平、三門峽。整體用戶數下單同比增長104%,這超出了北上廣深和其他的一二線城市,下單新用戶中72%是來自於地縣級城市,新用戶佔比最高的五座城市焦作、保定、聊城、泉州、溫州,這些信息很瑣碎,但從瑣碎的信息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巨大的、多層級的市場,電商已經做了17、18年了,從2004年劉總轉型電商之後,整個電商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了。大家感覺到地縣級城市的潛力剛剛開始。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的升級在這一點上特別強。

分享一下全球化和供應鏈的趨勢。舉個小例子,今年我們的“開門紅”生鮮單品最大的進口生鮮,京東自營果蔬單個突破2億的是新西蘭的佳沛奇異果,我們沒有想到它成爲我們單品突破最高的,整個生鮮增長6.5倍,而它增長了13倍,這裏可以感覺到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好物的消費能力和鑑賞力。這背後是京東和海外的供應商做了一年多兩年多不斷的投入和鋪墊,從點擊下單到貨,背後是從新西蘭的採買、國際貨運、整個過程的冷鏈、24小時不間斷跟進保障服務,才能在消費者點單後保證12小時送到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只有把這些做到以後,才能感覺到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好物的消費能力。

所以,消費全球化也在一步步的實現中,我就通過這幾個數據和事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從京東和國內大型電商渠道來看,消費數據是在增長的。

今天不管是阿里、京東和其他的電商,消費佔比在中國的絕對量是越來越大了,在此基礎上期望每年再能夠翻番不太現實。在這樣的體量下,如果是達百分之幾十的增長,其實還是挺可怕的一個數字。這裏有一些品類對線下有侵蝕,典型的是線下商超尤其是大型商超的日子並不好過。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存在,在全球都很明顯。前段時間我從歐洲和美國回來,美國的線下也受到明顯擠壓,有的是因爲電商,有的是因爲它自身的調整,最明顯的例子是big box(大型零售店),大的零售的店。今天的消費者除了對價格有追求之外,對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便利性的追求也在提高。

我分享一個底層的思考,如果我們就看中國,雖然消費在過去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對比過去現在有所放緩,但看一個基礎數據,中國經濟中,資本和企業家有很大的壓力,因爲整個金融市場的調整,包括前段時間的去槓桿,整個市場都有着巨大的調整。但要看今天,並沒有出現失業潮。

市場出現拼多多這匹黑馬,某種角度它也是特別讓人尊重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這是好事,對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而言,壟斷永遠是問題。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拼多多從它的起步到現在,大家開玩笑說“五環外市場”,它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更好的服務於地縣級客戶,相對對品質不那麼關注的消費者和消費品類,這是因爲每家公司定位不同,都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從這個角度來講,京東非常願意市場上出現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

今天主要的電商是全區域、全品類、全層級在提供服務,大家各有側重,向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消費者到京東都會在心中清楚要什麼東西,也不會過多想背後的品質,因爲京東有些自營的產品是全鏈條負責的。到有些品類的時候,你可能會從其他的角度想得更多一些。從這個角度而言,未來我們是在全層面,大家都有競爭和合作的。

今天在我們眼中沒有一個簡單的電商和線下的概念,它不是完全分割的,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是連在一起的。某種意義上,線下傳統的企業現在也都做了很好的轉型,也在往線上做服務。京東今天也不只是一家電商公司了,也已經變成相對來說全渠道的公司了。

我們不太關注競爭對手做什麼,我們想得很清楚,從2007年京東自建物流,顛覆了所有行業投資人的看法,自己做很粗很笨的活,也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是在整個產業鏈的服務中,仍然會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基礎設施做好。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現在是這樣,但歐洲、以色列等國,因爲整個消費、製造越來越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技術層面還是有很多的辦法,中國今天越來越開放,在技術輸出方面也在做很多功課。在這一點上,我自己會感覺到有挑戰,但是整體還是有很多的辦法來解決的。

中國對壟斷的關注和治理遠遠不夠。在歐美對壟斷的關注程度有一百多年接近兩百年的歷史,多少次強制對壟斷巨頭的分拆,但中國沒有,在中國這是新話題。放到今天來看,這件事情在國內也要引起關注,因爲當一個平臺壟斷到一定地位,如果沒有合適的監管和輿論監督,最終會對競爭、對消費者帶來損害。

我們更多希望把服務共享出來。

作爲零售商就要承擔零售商應該承擔的責任,是平臺,如果對品質和產品本身有明確的承諾那就要對它負責,這是很清楚的。

關於未來到2050年的展望,2050年最炫酷的和今天的思路是一樣的,就是人人能夠買得起他認爲的好東西,以好價格,拿到好服務。

本文根據胡寧峯先生在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的發言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