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外貿企業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加強合作,面向國內市場,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優質出口產品,推動內銷規模化、品牌化,更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4月16日,在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表示,根據調研,中國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存在着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三大難題。

原標題:外貿企業面臨三大難題,商務部四招破題“出口轉內銷”難點

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外需萎縮,部分外貿產能轉向國內市場。

4月16日,在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表示,根據調研,中國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存在着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三大難題。未來商務部將採取四大措施解決這些難題,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

這包括推動相關部門落實暫免加工貿易內銷緩稅利息至年底、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至所有綜合保稅區的政策;進一步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搭建平臺,組織外貿企業與國內採購商加強對接、洽談成交;引導外貿企業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加強合作,面向國內市場,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優質出口產品。

發佈會上,高峯指出,當前,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外需萎縮,部分外貿產能轉向國內市場。根據調研,由於內外貿市場環境不同,外貿企業在拓展內銷市場時面臨一些具體困難,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拓展銷售渠道難。外貿出口主要是訂單式銷售,轉向內銷後有的企業缺少市場銷售渠道,對市場準入、銷售、結算等規則不熟悉,爭取國內訂單比較困難。

二是生產線轉向難。國內外標準不一致,轉內銷的外貿產品需要按照國內標準進行調整改造,否則無法在國內銷售。一些外貿產品的設計、技術、款式屬於國外客戶,在國內銷售需要取得知識產權授權。

三是品牌建設難。外貿出口企業轉內銷後,自主品牌市場知名度不高,進入國內優質零售渠道有一定困難。

高峯表示,商務部將在狠抓穩外貿系列措施落地同時,在四方面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

一是降低企業內銷成本。推動相關部門落實暫免加工貿易內銷緩稅利息至年底、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至所有綜合保稅區的政策,爲企業拓展內銷減負助力。

二是加大內銷支持力度。指導地方及各商協會加強政策宣傳和產銷對接,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進一步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加快完善相關公共信息服務

三是用好產銷對接平臺。辦好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專業展會,搭建內銷展示交流平臺,組織外貿企業與國內採購商加強對接、洽談成交。通過消費促進活動平臺,推動出口產品內銷的產需對接。

四是拓寬線上合作渠道。引導外貿企業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加強合作,面向國內市場,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優質出口產品,推動內銷規模化、品牌化,更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疫當前,外部需求銳減,當務之急就是抓住家門口的國內市場,推動外貿產品內部銷售。在他看來,這種“出口轉內銷”面臨着兩大挑戰:其一是傳統外貿以出口爲主,國內外沒有分銷渠道與相應品牌建設;其二是國外產品往往與國內產品標準並不一致。

對標方面,他指出,要根據合理性與便利性推動國內外標準對接,同時需要對外貿產品進行內銷的調整改造,比如出口國外的右舵車需要改爲左舵車。

在國內渠道鋪設上,白明認爲,中國有現成的電商平臺及基礎配套,門檻較低,不少企業也與與電商平臺開展了合作,具有一定基礎。而組建品牌與營銷渠道也是外貿企業向微笑曲線攀升的必然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