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對於喫這件事,中國一直都很講究,做食物的花樣也是非常多。但是古代的美食,不論怎麼變換做法,都講究一個鮮字,例如唐朝人把生魚切成絲兒,蘸着醬料喫。

這種喫法似乎和日本的生魚片兒相似,其實日本喫生魚片兒,也是從唐朝傳過去的。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生魚片兒這種食物偶爾喫一兩次還可以,但是喫的時間長了,也會覺得寡淡無味,但是爲什麼這種食物,在古代人眼裏就是美食呢?

歸根結底還是資源限限制了古人做美食的想象力,我們現在喫的美食,裏邊兒不僅有原材料,還有各種各樣的調味料,我們味蕾感受到的好喫和不好喫,其實是調味料帶給我們的感覺,食材本身的味道其實已經被蓋去一大半了。

但是在古代,人們沒有太多的調味料,對是食材進行處理,要知道很多我們常見的食材,都是從外國流傳過來的,在唐朝的時候連辣椒都沒有,想要喫到辣的味道,還得從花椒裏進行提取,不過這種辣度也僅僅是能讓味蕾感受到而已。

失去了衆多的調味料,美食也還是要做的,畢竟喫飯是人生的大事,一頓都不能落下,沒有調味料,如何把食物做得更好喫呢?說到這兒就不得不佩服一下古人的智慧了,既然不能講究色香味, 他們就換了另外一個角度,只講究一個鮮字。

鮮是什麼意思?鮮指的就是儘可能地保留食材自身的味道,魚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撈上來一條活魚,清理乾淨之後,用精妙的刀法把魚肉切成細絲,沒有什麼是比這道菜更鮮的了。這道菜在古代是非常受歡迎的。

古人不僅沒有調味料,他們的廚具也很簡陋,在宋朝之前,炒菜是不可能的,平日裏喫的菜只有三種做法,清蒸,水煮,拿火烤,這三種做法最多能把食材搞熟,但是要說是美食的話,還得好好地掂量一番。再加上古代鹽的質量參差不齊,可想而知他們眼裏的美食是什麼樣兒了。

所以說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菜譜,都是被改良過的,如果按照古人譜子上的步驟去做,保證做出來的菜你一口都不想喫。雖然歷史的真相是殘酷的,但是我不得不說,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美食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