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似乎读书不同时执行“阅读、朗读、做笔记、思考”等多个动作,就不是真正的读书了。

徐特立先生甚至还呼吁“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如果读书不做笔记,那还不如不读书。

其实,这种提倡精耕细作的读书法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殊不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贯彻执行呢?

我们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平时已经被工作、家庭、学习等问题困扰的不行,哪还有那么多的“闲心思”去动笔墨啊。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一年读10本书的欲望都没有。

可是,我们非得要照搬先人的方法进行拿来主义式地学习吗?未必!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精准而又轻松地阅读。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一直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吧。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一:带着目标和预期进行阅读

上面提到,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忙东忙西的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去阅读,所以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时候,带着目标和预期进行阅读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阅读方式了。这个目标和预期,我们可以根据当时自己所处的一个状况进行量化安排。

比如:工作中我没法子做好和领导及同事间的沟通工作,那这时候我就要带着目标去读书了。

首先去豆瓣上挑一些口碑好,读者评分高的有关职场沟通的书,然后买下来或者进行电子式阅读。当热,看到书的那一刻,我们也不能一下就扎进去埋头苦读。如果那样子的话,我们很可能读完之后,什么也没记住。

看书之前,先看看作者介绍,看看读者反馈评论,看看前言,看看目录,看看哪些是自己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你要知道,那些第一眼吸引你眼球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你非常感兴趣的点。

人嘛,只有基于自身感兴趣的东西,才有不断学习和探讨下去的动力。所以,哪个感兴趣,那就从哪个开始,只要能开始就会有一个不错的阅读体会。

当然,光有兴趣不行,还得要有预期。什么是预期呢?简言之就是我读了之后,我能得到解决生活中实际性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上文提到职场上的沟通困扰问题,而且这个困扰还有一个限度,那就是同事和领导之间。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带着这个预期去读,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才会有更多的执行力,要不然全部都是耍流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二:要有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的习惯

请记住:一切没有输出的输入都是毫无价值的。你的输出过程,其实就是你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之后,你提炼、归纳、总结以及重新演绎的过程。

只有经历过以上的过程,你才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你才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会思考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管理大师脱不花曾经说过:做读书笔记不是要你抄句子,那不叫输出,那叫练习打字。

所以说,那些一字不落进行摘抄下来的东西很可能还是别人的东西,只有你进行加工,而且是深加工的时候,才能推陈出新。

我们不要只做那个机械的人,我们要做一个能动化十足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那些读过的书,识过的字真正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最终长成属于我们自己真正的肌肉。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输出最好是公开输出。什么是公开输出呢?那就是在一些公开社交媒体上进行,比如你在朋友圈,在公众上,在知乎等等。

你要明白,人都是好面子的。当你进行公开展示自己言论的时候,你会特别在意语言的逻辑,语句的通顺等等问题。

这样一来无形中给了你一定的心理压力,你会自发地思考怎么让自己写得更加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这些举动可比你不做任何思考,就赶紧摘抄句子来得更深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三:专注聚焦主题式地阅读

比尔盖茨的父亲,曾经让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在纸上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最有帮助的词,两个人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却同时写了同一个词:专注。

俗话说得好,水滴都能穿石,何况是人呢?认准了一个领域,专注地聚焦式地进行阅读,假以时日,你一定会收获满满。

如何进行专注聚焦式地阅读呢?比如你的工作是销售,那你就要好好关注自己的职业领域。多去读一些有关营销技巧,营销话术,营销案例等方面的书。

前期你可以做一个规划,迅速渐进地给自己加任务。比如这一个星期你70%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学习营销话术的问题上。

当你把这个领域的一些问题梳理出自己的思路的时候,那你再进行攻击其他方面的问题。

总之,以点为目标,一个个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击,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你一定会有收获。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四:反反复复地重读经典的书籍和文章

经典之所以经典,一方面不仅是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一定是实践的较量所得来的。所以,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到为我所用的东西是一条简单且可执行的方法。

现在有太多的人过于追求新鲜的东西,对于书更是如此。看过的书或者文章,就束之高阁,更不想再次阅读。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世上大多数好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你一遍看过是无法掌握的,它需要你反复学习,反复揣摩。要不然那些百年老字号也就不会那么让我们为之倾倒,为之追捧了。

我们人类通常会有一种心态,那就是喜新厌旧,可是有一点你需要明白的是:学习是反人性的,你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就要逼着自己做这些事情。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五:请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态度阅读

任何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都是该作者基于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的思考所总结出来的,对于作者自身来说意义非常巨大,但对于阅读者的你可能未必都是了。

所以,你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态度去阅读。对于那些你觉得好的,对学习工作有帮助的,那你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最终让自己的生活学习都受益。

学习是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而不是挑人毛病以表安慰。在看到别人不好的时候,那你要思考哪些是自己也有的,哪些是自己可以避免的...这其实也是另一种的批判和学习。

比如之前有人一直在网上大肆说咪蒙的文章怎么怎么不好,可是你有想过她真的不好吗?如果真的不好,那为什么引来那么多人的评判呢?

有评判就有好与坏之分,但是前提是你得有被评判的资格,如果说能在评判中不断自我革新也不失是一种成长。

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其被认可的点:比如她文章的选题,文章的标题,以及引发读者评价的底层思考逻辑等都是你能学到的东西。

读书,读的虽然是书,是内容,但转化成自己的一定要是新思考,新角度,新方法。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六:阅读中要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场景

说真的,我们为什么要去读书要去学习呢?我们唯一想要的不就是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生活学习更美好吗?我想这种美好的愿望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可以衍生出一句关于读书的话: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那些被人类奉为经典的书籍,试问,哪一个不是作者真真切切对于当下生活的真见解,真思考呢?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那就是因为源于生活。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我们读书就更有目标和预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是阅读中的第一条。

当你在生活中处处明白读书将会给你工作和学习生活带来明显改善的时候,你也就会更加深一步地对待阅读,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所以,每一个人读一本书,读一篇文章的目标和预期都会迥然不同。那你的目标跟预期就要跟你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跟你的具体场景有关。

当你知道自己的阅读诉求是什么的时候,这样一来,你才会做到“让天下知识,为我所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