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近些年來卻越來越不愛喝牛奶了。

當地時間週二,美國最大的乳製品公司——迪恩食品宣佈申請破產保護。

其CEO埃裏克·貝林格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已經盡最大努力,但牛奶消費持續下降,經營受到挑戰。

據瞭解,美國的乳製品市場主要以巴氏奶爲主,保質期較短,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因此產品運輸半徑有限,而且上游養殖是以較小規模的家庭式奶農爲主,格局相對分散,各個地區都擁有當地品牌。

迪恩食品的前身是Suiza Foods。自1993年至2000年,Suiza Foods完成43次併購,將各個地區品牌的收購、整合,使渠道爲己所用。

2001年,Suiza Foods收購原來的Dean Foods後,公司改名爲迪恩食品,成爲全美最大的乳製品龍頭企業,巔峯時期坐擁超過100個加工廠,在美國各州都建立了銷售網絡。

但在後期,隨着美國連鎖超市和食品零售商逐漸讓牛奶廠商代工,然後以更低的價格售賣自己品牌的牛奶,導致無論是在渠道還是價格方面,傳統奶企品牌很難與它們競爭。

比如在2017年,沃爾瑪開始出售自己品牌的牛奶,導致迪恩食品公司取消了與美國8個州奶農的100多個合同。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這家擁有94年曆史的公司在過去8個季度中有7個季度都報告了淨虧損。

而除了零售商自建渠道導致迪恩食品逐漸衰落,美國牛奶銷量持續下滑也是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1975年,美國人均液態奶消費量爲247磅,2017年,該數字減少至149磅。40年時間,美國人均液態奶消費量下降了近40%。整個乳製品行業處境越來越艱難,龍頭企業股價不斷下跌。雖然95%的美國家庭都食用乳製品,但自2000年以來,人均消費量已經下降了25%。

同時,美國的奶牛場也在減少。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美奶牛場有40199個,2018年減少至37468個,一年之間減少了2731個。

而對於美國一些比較大型的奶農來說,圍繞迪安申請破產保護的新聞也給美國農業部門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由於價格戰和高供應量,美國農業部門的利潤已經被攤薄。根據美國農業部今年10月份發佈的數據,美國第二大產奶州威斯康星在過去的12個月時間裏,損失了800多頭奶牛。

另外,市場上乳製品替代產品的銷量一直在飆升。

對於美國牛奶業來說,未來可能會很艱難。

事實上,隨着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奶、乳製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也越來越多,可以說鮮奶、乳製品已經成爲尋常百姓餐桌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牛奶進口國,也是奶粉的重要買家。當中國人還在爲每人每天300克牛奶的目標而努力時,美國人已經開始放棄牛奶了!

當然,美國的奶農也需要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牛奶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