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斯特拉頓號的航行軌跡可以看出,截至目前,該艦尚未像其姊妹艦伯索夫號一樣在中國南海以及東海海域開展其所謂的“執法”活動,但有較大可能性,該艦後續會進入中國沿海水域,使得美國海岸警衛隊“離岸執法”成爲常態。綜合上述媒體報道可以看出,相對於美國宣稱的爲執行聯合國對朝鮮制裁決議的“努力”和“貢獻”,美國海岸警衛隊的真實目的顯然不止於此:首先,近年來面對中國海警船對沿岸主權維護力量迅速增強的態勢,美國海軍應對乏力,且師出無名,而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執行聯合國對朝制裁的名義在中國沿海頻繁出現,儘管不會對中國海警船的執法造成實質干擾,但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美國在中國海域的軍事存在。

文/侯國彬

隸屬國土安全部的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其職責爲負責美國境內的海事安全、海上安保及海務管理等事宜。隨着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美國海岸警衛隊正在駛離其理應值守的美國海岸線,在西太平洋上以各種形式頻繁出現,給亞太地區的和平帶來嚴重威脅。

2019年以來,美國海岸警衛隊兩艘大型傳奇級巡邏艦在亞太水域陸續亮相,先是伯索夫號(Bertholf)在中國東海頻繁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巡邏”,隨後又派遣斯特拉頓號(Stratton)與美國的亞太“朋友圈”進行演習訓練。截止到2019年9月1日,停泊在新加坡森巴旺海軍基地休整的斯特拉頓號經多次演練後蠢蠢欲動,預備隨時進入中國南海再次執行所謂“執法巡邏”的任務。

美國:駛離海岸線的海岸警衛隊

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前世今生

真正意義上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始建於1915年,由緝私船局和救生隊合併組成。此後的數十年間,航務局、燈塔局、輪船檢查局等部門和部門職能先後併入,至2003年隸屬國土安全部,海岸警衛隊已經成長爲具有“執法機構”和“武裝部隊”雙重身份的武裝力量。

海岸警衛隊能夠兼具“執法機構”和“武裝部隊”雙重身份,源於美國立法授權的精心設計。《1915年海岸警衛隊法案》明確規定美國海岸警衛隊是武裝部隊,但又授權其爲美國聯邦執法機構,。而根據1878年6月18日,美國頒佈的《地方保安隊法案》以及2013年美國國防部長頒佈指令,對《地方保安隊法案》進行補充,美國其他四大軍種並無執法權限。這種法律構架,使得美國海岸警衛隊成爲唯一被授權執法且不受美國國防部約束的武裝部隊。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和中國海警執法隊伍日益壯大的時代背景下,當美國海軍無力應對或不方便應對低級別海上衝突時,具有“執法機構”和“武裝部隊”雙帽屬性的海岸警衛隊便成爲美國用以遏制中國海上主權維護力量發展的“新工具”。

波索夫號的“航行自由行動”

2019年1月20日,美國的伯索夫號巡邏艦從加州阿拉米達基地開航前往西太平洋地區執行巡邏任務,這是海岸警衛隊大型巡邏艦首次部署到亞太地區。2月16日開始,伯索夫號從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出港,進入寧波以東海域進行巡邏,並宣稱海岸警衛隊此次巡邏部署系美國爲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對朝鮮制裁決議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巡邏主要爲監視和防止“朝鮮非法走私活動”。3月12日,波索夫號被發現在距離中國浙江溫州180海里外的海面上航行。3月24日,該艦和美國海軍驅逐艦柯蒂斯威爾伯號(Curtis Wilbur)一起穿越了臺灣海峽。1949年—2019年,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多達16次,本次是第一次海軍軍艦與海警船組合穿越,可以說本次穿越標誌着美國海岸警衛隊與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國家艦隊”新模式進入實施階段。此後的大部分時間,波索夫號繼續在東海地區巡邏。5月14日,伯索夫號參與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聯合演習,演習地點設在距蘇比克灣50海里的中國黃巖島附近。據菲律賓《每日問訊者報》稱,距離美菲海警船演練地點不遠處,兩艘中國海警船對演習進行了監控,其中一艘一度距離菲律賓海警船2.9海里。波索夫號的“執法行動”持續半年,到6月26日,該艦正式結束其爲期半年的海外部署任務返回加州。

美國:駛離海岸線的海岸警衛隊

網絡配圖

美國斯特拉頓號的“亞太朋友圈”之旅

早在今年4月,美國海岸警衛隊亞太地區的女司令官費根中將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中即稱,另一艘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艦斯特拉頓號(Stratton)今年晚些時候也將部署到亞太地區,重點參加美國與其亞太夥伴國家的訓練及巡邏。今年6月以來,該海警船在亞太地區頻繁活動,自6月12日斯特拉頓號從加州阿拉米達港出發以來,先後與澳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的海上執法力量進行聯合演習和訓練,至今年9月1日,斯特拉頓號進入新加坡森巴旺海軍基地進行休整。從斯特拉頓號的航行軌跡可以看出,截至目前,該艦尚未像其姊妹艦伯索夫號一樣在中國南海以及東海海域開展其所謂的“執法”活動,但有較大可能性,該艦後續會進入中國沿海水域,使得美國海岸警衛隊“離岸執法”成爲常態。

美國:駛離海岸線的海岸警衛隊

網絡配圖

美國海警船的亞太之旅——“執法”還是另有所圖

事實上,早在2016年,時任美國海岸警衛隊副司令的查爾斯·米歇爾中將就提出,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應把警衛隊派到南海地區。同年11月30日,根據美國之音電臺網報道,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保羅·楚孔夫特在接受採訪時稱,美國海岸警衛隊可像中國海警那樣在爭議海域“打頭陣”,且不至於造成太緊張的氣氛,所幸這樣的建議並未獲得時任總統的奧巴馬的批准。然而隨着主張“美國優先”政策的總統特朗普上任,美國插手南海的力度不斷增大。2017年1月,保羅·楚孔夫特上將在接受採訪時稱:“我已經和海軍作戰部長討論過在南海及相關地區永久部署海岸警衛隊的設想。這將有利於拓展我們同越南、菲律賓以及日本的工作關係。我們也可以直接同盟友開展航行自由演練。”

綜合上述媒體報道可以看出,相對於美國宣稱的爲執行聯合國對朝鮮制裁決議的“努力”和“貢獻”,美國海岸警衛隊的真實目的顯然不止於此:首先,近年來面對中國海警船對沿岸主權維護力量迅速增強的態勢,美國海軍應對乏力,且師出無名,而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執行聯合國對朝制裁的名義在中國沿海頻繁出現,儘管不會對中國海警船的執法造成實質干擾,但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美國在中國海域的軍事存在。其次,近年來美國一直指責中國在南海水域藉助海警與民兵的力量,形成“灰色地帶”,美國部署海警力量到這些水域,以其自己的灰色地帶來對抗其所指責的中國“灰色地帶”,相對於以美國海軍對抗中國海警的模式更爲靈活,且有利於避免衝突升級。再者,美國海岸警衛隊通過與其亞太盟友的密切合作,加強了對中國沿海鄰近國家的海上力量的扶持,試圖使這些國家有能力挑戰中國在南海島礁以及其他相關海域的管轄權。

可見,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亞太之旅並非善意履行國際義務,更多的是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利益服務。

美國:駛離海岸線的海岸警衛隊

美軍P-8A海上巡邏機,來源:www.ainonline.com

美國海岸警衛隊“亞太之旅”違法性分析

美國宣稱其海岸警衛隊在中國海域的行爲系執法行爲,但從國際法角度來看,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跨界執法已經挑戰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針對公海部分,公約賦予各國航行自由之權利,但無執法之授權。公海之上正常懸掛船籍國國旗航行的船舶並無接受其他主權國家武裝力量、執法船隻、人員進行檢查的義務,正如1958年《公海公約》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認常設國際法院在“荷花號案”中闡述的一般原則:“公海上的船舶,除受船旗國管轄外,不受其他國家權力的管轄。”不僅如此,已經被《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海公約》所確定的習慣法規則中可在公海上普遍管轄的僅有海盜、販賣奴隸、非法廣播等違法行爲,並不包括違法運輸和貿易。進出朝鮮的船舶僅是因爲可能涉及違反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並無涉嫌海盜、販賣奴隸等國際罪行。

我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在2019年4月25日國防部記者會上,回答記者關於美國海岸警衛隊在中國周邊海域警戒巡邏的問題時說道:“某些域外國家不斷花樣翻新,強化前沿軍事存在,推進地區‘軍事化’,不僅損害沿岸國家安全利益,也不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筆者認爲,美國海岸警衛隊違法巡邏不僅僅是“花樣翻新”,更是駛離了本應值守的美國海岸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