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重要女主角薛寶釵真實身份辨析(2)

(2019-1-22)

(續昨) 反照“風月寶鑑”,認清紅樓人物薛寶釵的象徵意義,方能明白作者的創作主旨。薛寶釵的核心特徵是一個“金”字,她除了跟賈寶玉的結合被稱爲“金玉良姻”外,其名字中的“釵”字就是個“金”字旁,又戴着金項圈,連林黛玉喫醋的時候都說:“我沒這麼大福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第八回還提到:“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我們完全有理由肯定,“金”是薛寶釵的本質屬性。其實,這一點在明清交替之際人人都能理解。薛寶釵的象徵意義就是影射滿清,薛寶釵進賈府就是爲搶賈寶玉而來的。

《紅樓夢》的作者是一羣明朝遺民,他們要寫一部明亡歷史,但苦於清初殘酷的文字獄環境,不得不“加以數層障冪”,用寶黛愛情故事來掩人耳目。林黛玉早死了,她的死象徵着崇禎帝之死,然後纔有賈寶玉跟薛寶釵結婚結局,說明崇禎帝沒有把握住皇權,大明皇權最後被一個“金”人搶走了!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人都明白,這個“金”人就是滿清,因爲滿清之前叫“後金”!第九回茗煙罵金榮:

“姓金的,你是什麼東西!”

罵得實在是痛快!之後茗煙還接着罵了金榮一大串非常難聽的、少兒不宜的、必需加“馬賽克”的話,讓在場的人驚呆了!這樣露骨的話居然沒有被清政府“查水錶”,頗爲讓人感到意外!

第三十五回有這樣一段描寫:

寶釵坐了,因問鶯兒“打什麼呢?”一面問,一面向他手裏去瞧,纔打了半截。寶釵笑道:“這有什麼趣兒,倒不如打個絡子把玉絡上呢。”一句話提醒了寶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說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個什麼顏色纔好?”寶釵道:“若用雜色斷然使不得,大紅又犯了色,黃的又不起眼,黑的又過暗。等我想個法兒:把那金線拿來,配着黑珠兒線,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絡子,這纔好看。”

這些看似閒聊的話語充滿“一喉二歌”味道,其象徵意義非常明確。鶯兒給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打個“絡子”,薛寶釵不讓用大紅色,爲什麼呢?因爲大紅色暗指“朱”,明朝的皇帝姓“朱”,《紅樓夢》就是“朱樓夢”。作者不直接用“朱”字,用“紅”色來影射“朱”字。薛寶釵反對大紅色,自然是指她影射的身份不喜歡大明。最後她選定“金線”,因爲“金”象徵着滿清!由是觀之,我們讀《紅樓夢》,千萬不要只看表面故事,同時要看到故事中的各種隱寓。薛寶釵選用“金線”話語,正是在暗示我們,薛寶釵不是明朝陣營裏的人,他的身份象徵着滿清!

《紅樓夢》第六回寫一進榮國府的劉姥姥來自“千里之外”。劉姥姥來幹什麼?第三十九回說來“打抽豐”—— “忽見上回來打抽豐的那劉姥姥和板兒又來了”。“打抽豐”之說,隱寫的就是當時明朝與女真的關係。明末,面對女真人的胡作非爲,明朝政府爲了買平安,寧願多花些小錢,在朝貢互市中多喫一點虧,不願意興師動衆花費巨資跟女真人打仗。遷就是不能無限的,時間長了女真人就登鼻子上臉。

包括努爾哈赤本人,從朝貢互市裏面撈夠了好處。這些人喫着明朝的,喝着明朝的,還要動輒滋事,搶劫擄掠。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這個人撈了明朝的好處反而越來越兇,有個叫裴承祖的明朝官員前往王杲的營寨索要王杲綁架擄掠的明人,居然遭王杲剖腹慘殺,連同帶去的隨從數十人一併被殺!明朝政府忍無可忍了,不得不將王杲抓住法辦,可這下就跟努爾哈赤結下樑子了。

《紅樓夢》這部小說的主要故事,是從林黛玉母親賈敏去世而被寄養在賈家開始的。這是在影射崇禎帝小時候母親去世而被寄養在“西李”家,這一年是1614年。這是《紅樓夢》作爲一部隱寫的史書爲我們提供的一個重要的時間起點。據此進一步分析,發現林黛玉父親林如海去世的時候,林黛玉大約十歲左右,這是在暗示崇禎帝在十歲的時候,乃父朱常洛去世,這一年是1620年。請讀者諸君看仔細了,小說中隱寫的1614年到1620年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薛寶釵進賈府了!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薛寶釵開始了與林黛玉爭奪賈寶玉的較量!作者在這裏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段,讓我們對薛寶釵身份的領悟一下子更深一層!

原來1616年,努爾哈赤經過二十九年的奮戰,終於統一了女真各部,立國號爲“大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定都遼寧新賓的赫圖阿拉。在這之前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他一直對大明採用欺騙手段,表面上很臣服,多次來北京朝貢,讓明朝政府放鬆對他的警惕,而他暗底下慢慢做強做大,祕密準備發動叛亂。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藉口明朝偏袒女真族葉赫部,發佈指斥明朝“害我祖、父” ,“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檄文,對諸貝勒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並以“七大恨”爲由嚮明朝正式宣戰,從此拉開了反明大幕!

1618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突襲明朝遼東重鎮撫順,誘脅守將李永芳出降,並在班師途中全殲明朝總兵張承胤部近萬人。同年七月,攻克撫順東南的清河堡,斬殺守將鄒儲賢部萬餘人,使明廷震駭。1619年三月初,努爾哈赤發動對明大決戰——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率領八旗軍隊約11萬人(號稱24萬人),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突擊戰術,先後攻破明軍西路杜松部、北路馬林部、南路劉綎部,殲滅明軍約6萬人,取得了此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從此努爾哈赤的野心越來越大,開始把眼光放在如何吞併大明的江山上來。之後,在他的率領下又連續取得多次勝利,讓明朝政府相當頭疼。當是時,努爾哈赤欲推翻大明政權,其可能性爲零,但明朝政府需要不斷派兵去應對。連年增兵,勞民傷財,耗空國力,成了明朝最後滅亡的原因之一。

如果把這段歷史與《紅樓夢》中的故事對比着看,對應的就是薛寶釵一家進賈府的時間——1614年至1620年之間。薛家進京會不會是影射努爾哈赤公開反明這段歷史呢?或者說寶釵進賈府,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打象徵“傳國玉璽”的賈寶玉的主意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看來,薛寶釵的身份就非同尋常了!

讓我們再回到第二十七回“寶釵撲蝶”情節上來,文本寫道:

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寶釵也無心撲了……

薛寶釵幾經努力去“撲”象徵寶黛玉的“一雙玉色蝴蝶”,影射滿清一心想奪取大明的皇權和江山,可是最終沒有撲到,薛寶釵累得渾身是汗,只得罷手。

乾隆年間富察.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中,有很多情節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本子裏所沒有的,題“寶釵撲蝶”的是其中第四首:

追隨小蝶過牆來,忽見叢花無數開。

盡力一頭還兩把,扇紈遺卻在蒼苔。

短短四句,所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但有些情節是現在的本子中所沒有的。從四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寶釵爲了撲到這“一雙玉色蝴蝶”,居然還追着翻過了一道牆,不知道寶釵是跨過去的還是繞過去的。然後她看到了牆的另一邊開滿了鮮花,於是寶釵奮力用扇子撲了兩下,結果用力過猛,扇子遺落在青苔上!不知道她的手腕有沒有受傷?這段描寫非常生動,有強烈的畫面美感,但非常可惜,現在的本子中被刪掉了。松樵疑心富察.明義看到的是一個早本,更可能是五次增刪以前的版本。還好,早本和現在的本子結果是一樣的,寶釵沒有撲到這“一雙玉色蝴蝶”。

 “寶釵撲蝶”沒有撲到情節,至少包括着兩層深刻含義。

第一層,寶釵雖然一直在暗中想盡辦法破壞黛玉與寶玉的愛情,但幾經努力都失敗了,白忙活了,後來絕望了,只好放棄了。薛寶釵爲什麼要放棄?多半是因爲黛玉和寶玉訂婚了。雖然八十回後寶釵得到了寶玉,跟寶玉結婚了,但這並不是寶釵通過不懈努力而取得的勝利,或者說,這並不是寶釵與黛玉的暗中較量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寶釵得到寶玉,是因爲寶釵後來的運氣太好了,賈家家亡人散,黛玉早死,寶玉無依無靠。對於寶釵來說,這是天賜良機,屬於無心插柳,“天上掉下個寶兄弟”!

“寶釵撲蝶”沒有撲到還有第二層意思。歷史上的“後金”自從1618年公開反明以後,先是進展順利,取得了一些的勝利,努爾哈赤得意洋洋,被勝利衝錯了頭腦,膽子越來越大,居然開始打大明江山的主意!可沒有想到,在1626年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大炮擊中,身受重傷,幾個月以後就死去了,使“後金”受到沉重的打擊,一下子陷入了低谷。後來皇太極調整了進攻大明的策略,以騷擾爲主,就是組團去明朝地盤裏去搶東西,“打抽豐”,搶了就跑,象過境蝗蟲一樣,沒有對大明政權構成實質性威脅。

最後滿清得到了大明的江山,並不是因爲滿清太強大了,而是運氣太好了,因爲大明內部出了問題。現在我們再回想一下探春在第七十四回裏說話,真是字字璣珠,一針見血:

“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明亡於自己內部先亂。明末的情況是:異端學說盛行,連年天災,至死不休的黨爭,民變頻起,外敵與內奸勾結,而崇禎帝又是一個小性、多疑、剛愎自用的人,所有這些不利因素全都攪在一起,明朝內部亂到了極點!

一方面,滿清經常入關騷擾大明,另一方面,“小冰河期”和錯誤的稅收的政策導致民變四起,流寇和匪類此伏彼起!而在山海關前線的將士更是無恥至極,小說中說賈府子弟引誘薛蟠比往日壞了十倍,爲何這樣寫?據《竊明實錄》記載,當時邊關將領爲了貪佔糧餉軍資,每次與韃子作戰時,故意戰敗,遺棄大量器械糧秣給韃子。然後上表朝廷,請求增兵增糧增餉。挾敵自重,明目張膽地通敵資敵,致使韃子日益坐大。

朝中大臣們一個個心懷叵測,出工不出力,只謀自己的私利。在李自成打進北京的幾天前,朝臣集體做鳥獸散狀,丟下可憐的崇禎一個人。朱由檢在絕望中上吊,乃精神完全崩潰的表現。

隨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說是請清軍幫助自己與李自成決一死戰。滿清看準時機,在吳三桂和李自成兩敗俱傷的時候果斷出擊,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北京,然後又輕易地吞併了整個大明江山,正所謂“亂軍引勝”,滿清憑空撿了個大便宜,可以說是“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之前滿清多次嘗試與明朝做對,但整體上看還處於絕對劣勢,雖然一直“意淫”着大明江山,可沒有實力。滿清最終得到大明的江山,純屬意外之喜,這一點和寶釵意外得到寶玉的情況非常相似,作者真是用心良苦!

讀者諸君如果想真的看懂《紅樓夢》,就一定要對明末清初的歷史有一定的瞭解,不然就只能是霧裏看花了!(續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