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6) 

《紅樓夢》第四回中的“護官符”是這樣寫薛家的:“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雪”諧音“薛”,隱指紅樓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薛家。因爲薛家是皇商,相當有錢,很是富足,但也揮金如土——“珍珠如土金如鐵”。“護官符”如此寫薛家,不在渲染薛家的富,主要體現薛家的發跡與式微(衰敗)。薛家的發跡,當從薛家始祖薛公說起。

“護官符”在對始祖、房次作註解時,對薛家是這樣寫的:“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註解中有兩個內容值得我們注意,即“紫薇舍人薛公”和“現領內府帑(tǎng)銀行商”。對於後者,小說中寫道:“雖是皇商,一應經紀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舊日的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這話我們一看就會明白,但要明白“紫薇舍人薛公”,就要費一番周折了。

首先我們得知道,《紅樓夢》作者在寫官職肘,是不拘泥於某個朝代紀年的,亦古亦今,亦漢亦唐。這實際上是作者寫作上的“障眼法”,第一回“楔子”中已作說明。

薛家的始祖是“紫薇舍人薛公”。“薛公”之“公”,即舊時對男性長者或老人的尊稱,非古代的最高爵位“三公”之“公”,或“公侯伯子男”之“公”,“紫微舍人”纔是爵位或官職。那麼,“紫微舍人”是什麼爵位或官職呢?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第四回對該詞是這樣註釋的:“紫薇舍人,即中書舍人,爲撰擬誥敕之專官,以有文學資望者充任。唐開元年間曾改中書省爲紫薇省。”這個註釋是正確的,但過於簡略,需要補充。

先說“舍人”。“舍人”是官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據《中國歷史職官知識手冊》載:

《初學記》雲:“舍人猶宮也,掌宮中之政,出廩分財。”《漢書·高帝紀》顏師古注:“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也。”

由是,“舍人”是官職,是天子或皇帝親近之人,掌管宮中的事情,近似於現代的領導顧問及祕書之類角色。唯一不同的是,古代的“舍人”還有顧問之義,天子或皇上碰到不明白的事情,隨時向“舍人”請教。

戰國及漢代初期,設置有各種各樣的舍人,如太子舍人等。三國曹魏在中書省設“中書通事舍人”,到晉代、南朝時,去掉“通事”二字。到了隋唐,“中書舍人”主管制詔,起草詔令,參與機密,權力漸漸加大。明、清兩代,內閣設有“中書舍人”,主管善寫文書。

據清人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十六《中書舍人》中考據:

中書舍人其始甚微,孫資既老致仕,齊王芳特爲置舍人官騎,是本供中書監令之役使者也。六月以來,漸爲寵要。《通考》雲:宋初置通事舍人四員,入直閣內出宣詔命,凡有陳奏,皆舍人持入,參決於中。……又按唐制,有由中書舍人而爲翰林學士者,如陸贄爲中書舍人權兵侍郎,得爲翰林學士是也。又有由翰林學士遷爲中書舍人者,沈傳師、吳融、常袞是也。故中書舍人之職,常其上。五代及宋初猶然。……前明則中書舍人之官已輕……

從趙氏之考據中可看出,既有由翰林學士遷爲中書舍人者,又有由中書舍人遷爲翰林學士者,有時甚至有中書舍人之職在翰林學士之上者。由此可知,中書舍人之職,其品階之高及其位之寵要。

“舍人”之職在《周禮》中還講到它的另一職任是“出稟分財”。“出稟分財”應該是說“舍人”除了具有掌管制詔方面的文權外,還掌管着宮中的財權。

至此,我們對《紅樓夢》中薛家始祖的地位應該有所瞭解了。

第四回薛蟠、薛寶釵等出場時,作者是這樣白描薛家背景的:

且說那買了英蓮打死馮淵的那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書香繼世之家。只是如今這薛公子幼年喪父,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些,遂致老大無成。且家有百萬之富,現領着內帑錢糧,採辦雜料。這薛公子學名薛蟠,字表文龍,今年方十有五歲,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景而已。雖是皇商,一應經紀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舊日的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舊夥計、老家人等措辦。寡母王氏,乃現任京營節度王子騰之妹,與榮國府賈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紀,只有薛蟠一子,還有一女,比薛蟠小兩歲,乳名寶釵,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嫺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自他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體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爲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爲母親分憂解勞。近因崇詩尚禮,徵採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報名達部,以備選擇,爲宮主、郡主之入學陪侍,充爲才人贊善之職。二則自薛蟠父親死後,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識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從上面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薛家與賈王史家一樣,也是既富且貴的。那麼,薛家是如何發跡的呢?

在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中,薛家的發跡與賈家是不同的。從第七回焦大的醉罵中可知,賈家是靠軍功起家的,被封公爵。小說中沒有明確交代薛家是如何起家的,但從上面對“舍人”之職的淵源來看,薛家始祖薛公應該是身居內侍之寵要,既掌管宮中之文權,又掌管宮中之財權。質言之,薛家起家於文功,類似漢初三傑之蕭何。

我們閱讀《紅樓夢》文本,往往更多地關注薛家之富,而忽略了薛家也是書香門弟的背景。從上面的分析中可知,“舍人”之職由有才學、有文才的人擔任。薛家始祖是“舍人”,當然也是博學多才的。這樣的家學淵源,我們從小說中的描寫也可看得出來。衆所周知,薛寶釵是個博學之人,不管是對詩文還是對繪畫,都相當有見地。如在小說第四回中寫到的薛寶釵,小時深得其父喜愛,教其讀書識字;在第四十二回寫到的寶釵與黛玉講讀書識字之事時,提及小時家中的藏書和讀書,可知薛家的家學是深厚的;再如在第七十九回中寫到夏金桂與香菱的對話時,提到寶釵的學問時,連姨老爺(賈政)也常誇她。此外,小說中屢屢描寫到寶釵博學多才。由此可知,薛家儘管是皇商,但還是書香之家。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一個有本事的君子,得了個好位子,掙了一大份家業,想把他千秋萬代的傳下去。但“五世而斬”,君子的夢想終會被殘酷的現實所擊碎。《紅樓夢》賈府“水代文玉草,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正應了孟子的“五世而斬”。《紅樓夢》第二回是這樣描述賈府的衰敗的:

冷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薛家從薛公到薛蟠,也就三代,一代不如一代,自薛蟠之父死後就開始衰敗,正應了古語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薛家爲什麼“其亡也忽焉”?

薛蟠幼年喪父,少了父親的管束,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遂致老大無成,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第二十八回他與寶玉等人一起喫喝,席間說酒令唱曲子,把唐寅說成“庚黃”,唱的“哼哼韻”鬧了不少的笑話。只知揮霍享樂,尋花問柳,鬥雞走狗,不懂得經紀之事,算盤秤子一概不知,全任家中夥計、老家人措辦,到如今憑着祖上舊的情分在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而已。各處買辦任由夥計拐騙也不知。縱有百萬之富,奈何揮金如土,揮霍無度,又不懂經營理財!這也罷了,薛蟠邁仗着家勢,好弄氣尚性,言語傲慢,每每生事,草菅人命。如在第四回中爲搶英蓮而打死馮淵,他卻若無其事地上京投奔賈家而來,然後拿錢墊人了事。

可悲啊,一個書香繼世的後代,不學無術,淪落成一個只會喫喝玩樂的紈袴子弟,只知揮金如土,薛家焉有不衰敗沒落之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