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4) 

林如海在小說中是次要人物,僅在第三回連續正面出場兩次,主要活動是送女兒黛玉進賈府,第十四回雖然前半回回目曰“林如海捐館揚州城”,但本人並未正面出場,主要作用是申明林黛玉長住賈府。

林如海爲什麼要送女兒黛玉進賈府呢?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兼顧天上和人間兩個世界,也就是仙界和俗界,因爲《紅樓夢》的創作藉助了神話。

第一回的神話故事說,林黛玉的前世絳珠仙子下世爲人還淚,以報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投胎姑蘇林家,就是林如海和賈敏之女林黛玉。約莫一年前,赤瑕宮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造歷幻緣”,投胎金陵賈府,“一落胎胞,嘴裏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這塊玉名之曰“通靈寶玉”,乃女媧煉石補天那塊剩石之幻相,僧道二仙“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其變縮成“扇墜大小”,神瑛投胎時“夾帶於中”。

一個在金陵,一個在姑蘇,如何還淚?也就是說,絳珠欲還淚神瑛,林黛玉就必須和賈寶玉生活在一起。由是觀之,林如海送女兒黛玉進賈府,冥冥之中就是方便絳珠仙子還淚。

還淚之說是不是有點太繞了?絳珠草修成個女體後,“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爲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爲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這段話說白了,就是絳珠愛慕神瑛。而神瑛則因“凡心偶熾”,已“下凡造歷幻緣”去了。這說的不就是仙界的“木石前盟”嗎?

如此說來,林如海送女兒黛玉進賈府,目的就是爲了策應仙界的 “木石前盟”。

然而,《紅樓夢》裏的故事,所反映的畢竟是人間的人和事。我們還是回到人間說俗話吧,林如海送女兒黛玉進賈府,真實的原因就是爲了愛,包括真愛和最愛。

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的最愛(獨疼),是林如海的真愛。賈敏在《紅樓夢》第二回佔了半回回目——“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但從未正面出過場,雖有幾回寫到她,但都是暗出。——一個沒有出過場的人物居然佔據半回回目,這在《紅樓夢》中絕無僅有,足見作者對賈敏這個藝術形象的尊重和愛戴。

有論者撰文分析,賈母之所以把賈敏嫁給林如海原因多多,一是因爲林如海才學人品不錯,二是因爲賈林兩家門當戶對,三是因爲林家支庶不盛,人丁稀少,賈敏嫁過門即可當家作主。在松樵看來,這些個原因只有一條是對的,那就是賈代善夫婦看中了林如海才學人品。當時的賈府不差錢,也不乏政治資源,無須靠女兒婚姻賙濟、提攜,唯將女兒的幸福作爲選婿條件——只有女婿品學兼優,女兒纔有幸福,古今一也。

第三回衆姊妹聽黛玉講母親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賈母不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說着,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正因爲有這份獨疼之愛,賈母纔打破四大家族聯姻慣例,把女兒嫁給林如海。

婚後賈敏與林如海感情甚篤,生活甜甜蜜蜜,證明了賈母是對的,確實爲女兒選擇了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女婿。

第二回白描道:“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這一段白描,讀起來容易產生歧義,但松樵認爲,林如海死去的三歲之子,也是賈敏所生,“幾房姬妾”均無出,這正說明林如海、賈敏夫妻倆互爲真愛。

第三回寫道:“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孃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在那個年代,賈敏去世後,林如海“再無續室之意”,足以證明他對妻子賈敏用情至深、完美真愛!

寧國府賈蓉母親死了,賈珍續娶了尤氏;榮國府賈璉母親死了,賈赦續娶了邢夫人。賈蓉真不愧是賈珍之子,秦可卿死後,賈蓉很快就續絃了。在封建社會,男人死了老婆再娶是常事,但林如海卻偏偏破例,不再續絃了。讀衆千萬別忘了,林如海可是列侯之後,前科探花,蘭臺寺大夫,淮揚巡鹽御史(鹽政)。這樣一箇中年高官,因深愛亡妻,拒絕續絃,實屬難能可貴,能做到者鳳毛麟角也!

林如海對賈敏一往情深,賈母是深知的,也很感動。外孫女黛玉來賈府後,賈母讓孫女們都靠了後,獨把黛玉與寶玉放在一起撫養。——老人家將對女兒賈敏的愛,毫無保留池轉移到外孫女黛玉身上。

正因爲如此,當林如海生病的消息傳來,賈母安排賈璉帶黛玉前往揚州探病,並囑咐仍帶回來。後林如海病逝,賈璉派昭兒回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向賈母彙報那邊的情況,請示下一步安排。第十四回鳳姐向寶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們家住長了。”這吐露出什麼信息?賈母與女婿林如海已達成共識,要把黛玉養在賈府,將來也不離開。這不就是俗界的“木石前盟”——寶黛婚約的最早信息麼?

有三段文字應該連起來理解。第三回賈雨村依冷子興之計與林如海面謀時,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接下來有幾句白描:“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前面援引過的賈母話語:“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從這三段文字裏我們可以想見,賈母失去女兒賈敏之後,其心何其苦,其情何以堪!林如海可是探花郎啊,他對岳母的此心此情焉有不知之理!妻子是是林如海的真愛,賈敏是賈母的“獨疼”,黛玉是林如海的最愛。百善孝爲先。爲了安慰岳母失去“獨疼”女兒痛苦之心,林如海出於對妻子的真愛,義無反顧地選擇送女兒黛玉進賈府。

有兩個危言聳聽、混淆是非的觀點這裏順便提出來,一是有論者提出,林如海是害死林黛玉的真正凶手。這是危言聳聽!賈母對黛玉的的疼愛之心從未減褪,賈母力挺“木石姻緣”從未動搖,“麒麟戀”昭示林黛玉:“莫怨東風當自嗟”!

另有論者提出,當初如果不是林如海的推薦,焉有湯勤式人物賈雨村翻身之日,可見林如海、賈政、賈雨村是一丘之貉!這是混淆視聽!林如海向賈政推薦賈雨村乃尊師之舉,因爲賈雨村做過林黛玉一年多的塾師,有師從之誼,正如林如海自已所說:“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賈雨村翻身的關鍵在“都中奏準起復舊員”,也就是朝廷有政策。賈雨村後來變壞,那隻能怪他自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