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零二年,号称中国古代勇战派的第一号人物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最终因脸皮太薄,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而死。西楚霸王死后,西楚宣告灭亡。

打败了项羽,天下就是刘邦的了,那些曾经与刘邦站在相反阵营的人,逐步被刘邦清算。这其中就包括已故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那些大将们。

在项羽麾下,有一个刘邦最痛恨的人,他的名字叫季布。刘邦为什么这么恨季布呢?这是因为,季布在项羽麾下时,曾经干过两件让刘邦感到最为无地自容的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季布为了拿住刘邦,抓了刘邦的妻儿老小,还把刘邦的老爹绑着吊起来,下面架着锅,打算刘老汉下锅煮死,迫使刘邦就范。虽然最终刘邦凭借耍无赖的本事,让他的老爹幸免于下锅煮汤,但刘邦恨透了季布。

第二件事情就是,季布曾死死追赶刘邦的马车,当时刘邦的儿子也在车上,在季布紧追不舍的情况下,刘邦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踹了下去,幸好驾车的夏侯婴死命赶车,否则,刘邦就人头不保了。这一次,刘邦彻底恨透了这个叫季布的人。

经历这两次事件,让刘邦狠狠的记住了季布这个人,也记住了季布这个名字。季布二字俨如一枚印章一样,深深地镌刻在刘邦的心里,挥之不去。刘邦发誓,一定要抓住并且处死季布,以泄心头之恨。

所以,在项羽死后,刘邦便在全国各地遍发赏金海捕文书,到处捉拿楚军将领季布,并且还明令,凡是胆敢窝藏要犯的人,不但要一并论罪,还要灭三族。一时间,搞得路上陌生人要进农家讨碗水喝,都没有人敢接待,生怕接待的人是季布而遭受灭顶之灾。

要知道,汉朝承袭了秦国的法律制度,严刑峻法之下,谁也不敢造次,不然,那就是嫌自己的小命太长。

自从项羽死后,季布没了去处,只得过上了逃亡的生活。逃亡也不是个办法,人总要有个去处,所以,他暂住在濮阳一户周姓人家里。周姓人家也算很讲仁义,他们甘冒被灭三族的危险,收留了季布。但季布在周家呆着,终究不是法子,刘邦的人总会找到这里,一旦找到这里,发现周家私藏要犯,不但季布要倒霉,周家人也要跟着倒霉。

为了帮助季布,避免季布被刘邦抓到,也避免连累周家,周家人就想了一个办法。

周家有几个奴仆要卖给鲁地的朱家,所以,周家就让把头剃光,戴上铁箍,伪装成一个奴仆,跟其他奴仆一起,卖到了鲁地的朱家手里。

就这样,季布被周家卖到了鲁地的朱家。

朱家是一个豪爽仗义的侠客,买来这一帮干活的奴仆之后,朱家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奴仆就是刘邦四处捉拿的人季布,但他并没有揭发季布,也没有押着季布去领赏金,而是交代他的儿子,以后要听那个佣人的吩咐,跟他吃一样的饭。

为什么要听一个奴仆的话,又为什么要把好饭好菜给一个奴仆吃?虽然朱家的儿子很是不解,但他还是照着朱家的话做了。听那个奴仆的话,跟他吃一样的饭。

与此同时,朱家去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夏侯婴。朱家见到夏侯婴,给夏侯婴讲了春秋时期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情,他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夏侯婴,如若不是楚平王相信费无极的谗言,杀了伍奢和伍员,把伍子胥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赶走,楚国也不会落到那步田地。

夏侯婴知道朱家话里有话,借着这个机会,朱家就想知道季布到底是犯了什么罪,刘邦居然下这么大的狠手。夏侯婴很清楚,季布曾经差点要了刘邦他爹和刘邦的命,刘邦怎么能善罢甘休放过季布,这才下发海捕文书,捉拿季布。

《论语》上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也就是说,不过问别人的事情。那么,相反而言,如果一个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更要终其事。

朱家和夏侯婴心里都非常清楚,季布抓刘邦他爹,追杀刘邦,那是因为他当初在项羽麾下,必然要忠于项羽,项羽发布捉拿刘邦的命令,季布执行,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叫各为其主。就像管仲当初射杀公子小白一样,那是履职尽责。

朱家觉得,一个履职尽责的人,不应该被这么对待,如果刘邦坚持这样做的话,反而显得他气量狭小,他建议夏侯婴,给刘邦说,赦免季布。

夏侯婴从朱家的一番话里就知道,季布一定在朱家那里,但是他没有告发,因为现在天下已经是汉家天下,季布最多也就是逃往匈奴或者百越之地,但季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把逼走,跑到匈奴或者百越之地,那就是助长他国势力。

后来夏侯婴就向刘邦求情,他告诉刘邦,季布是一个非常信用的人,如果杀死一个讲信用的人,那么,以后谁还敢归顺朝廷?

这话一说,刘邦顿时对季布刮目相看。权衡之下,刘邦考虑再三,最终答应赦免季布。刘邦敬重季布的名声,还封他为郎中。到汉惠帝时,季布还阻止吕后攻打匈奴,汉文帝时,把河东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

古语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从季布的逃亡经历来看,先是濮阳周家冒死收留了季布,后来是鲁地朱家不怕背上窝藏要犯的罪名,收留他做奴仆,更重要的是,他还通过汝阴侯夏侯婴,代季布向刘邦求情。

季布不过是一个败亡的阶下囚,将死之人,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拥戴?

这是因为,季布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声,那就是诚信。

当时社会上盛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就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都不如得到季布许下的一个承诺。因为季布言出必践,信守承诺,他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办得到。

唐代大诗人李太白先生曾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中写道: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双错刀就是以前的刀币,是货币的一种,这两句诗意思就是说,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自己承诺过的话,要努力兑现。

这就是诚信的魅力,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要讲诚信。季布这个人在当时非常讲信用,他说话算话,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所以,当时社会上对他反响很大,名声很响亮。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诚信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季布正是有了诚信的美名,人们才愿意帮助他,皇帝才会重用他。

诚信是什么?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如同一座山,沉稳静寂。

诚信如同一条河,奋勇向前。

诚信好比一道光,烛照人心。

因为诚信,季布展露了英雄风采,得到众多人的庇护。不仅如此,因为一诺千金的美名,他不但没有被刘邦杀掉,还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为官,得到善终。

这就是一个人诚信的人格魅力。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雄观大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