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風裏雨裏,外賣小哥總能及時送餐到你家裏。點外賣,已然成爲當下頗爲“時髦”的“懶人經濟”,也是不少人的“飲食文化”。

的確,市場經濟讓我們的生活越發便捷。只需動動手指,一份美食便送貨上門,免去了廚房勞作之苦,也省去了東奔西走入店就餐的麻煩,尤其對於有“選擇恐懼症”的喫貨們而言,只需在外賣平臺上擇優下單,便可享受到稱心如意的美味,可謂“好不愜意”。

然常言說得好:“眼不見,心不煩!”如若當消費者們得知某些“鍾情已久”“餐餐必點”的套餐,是產於一間間蚊蠅漫天飛舞、地面滿是油污的廚房,是出自徒手肆意抓撒調料的廚師手中,是來自過期已久的不健康食材時,又會作何感想?怕是不少人會頓覺噁心、作嘔欲吐了吧!

如果說,一份外賣,其最大的賣點在於色澤與口感,那麼支撐起這一賣點的最大功臣無疑是食材。食材不僅決定了外賣的價格,更決定了外賣的價值。選擇優質食材,就是選擇健康與誠信,而選擇劣質食材,即便能通過“特殊處理”掩蓋其“本質”,終究也會落得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

有人說,餐廳的後廚就好比魔術師的背面,不能以“真面目”示人。魔術師隱藏的目的在於更好地呈現藝術之美。相反,後廚的隱藏卻是因爲“家醜不敢外揚”。家中就餐,無論色香味如何,我們都會喫得放心、喫得安心;餐廳就餐,當我們通過視頻監控,看過菜品的加工製作過程後,便可放下戒心,大快朵頤。

俗話說:“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我們發現,外出就餐時,那些敢於展示廚房,不拒客人監督後廚的餐廳,即便其廚藝略有不濟,也不會影響到我們就餐的心情,反而會給予其更多的包容與諒解,細細思來,這正是出於我們對其毫不遮醜的尊重與採用優質食材的寬慰。越是不遮掩,越是待人真誠,則越能贏得他人的好感與理解。

反觀某些外賣商家,掛着誘人的美食圖片、報着虛僞的精品菜名、配着無恥的特惠價格,做着昧心事、發着昧心財,雖能得益於一時,末了還是難逃“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命運。

劣質外賣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爲其便捷的服務與鮮美的口感。消費者之所以給予好評,是因爲他們自認爲商家食材優質、廚藝上佳,但消費者喫不出劣質、尚未生病,只能說商家僥倖逃脫,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久而久之自然會被消費者投訴,被法律嚴懲。

採用優質食材的餐廳,也許會因廚藝不精而被消費者投訴差評,但因其依法合規、誠信經營,尚可逐步提升廚藝,漸漸贏得口碑,正所謂“好飯不怕晚”!然而劣質的食材,無論廚藝如何精湛,均難掩其“醜陋”的本質,可謂損人而不利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說技藝是廚師安身立命的本錢,但外賣廚房不是法外之地,亦無“免檢令牌”,既如此,何不在做好工藝保密的基礎上,充分亮相每日食材,適度公開製作流程,做好質檢臺賬,主動接受消費者、平臺及相關部門的質量監督與檢查。只要衛生合格、質量達標、過程健康,店主自己又足夠努力、一直奮鬥,假以時日,又何愁外賣做不好、口碑上不來、生意做不大呢?

文/程彥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