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20歲的阿里終將雙腳踏上了香港。11月26日,阿里在香港交易所(港股00388)鳴鑼上市,開盤價每股187港元,市值39993億港元。2012年至今,阿里用時七年,將歸港的路重新走了一遍。至此,阿里更是向亞太市場、內地股民敞開了大門,雙市場融資將分擔阿里在單一市場融資的風險。與此同時,港股或因阿里,將迎來互聯網企業新一輪赴港上市潮。

  闊別七年終迴歸

  七年後,阿里與港股再度握手。11月26日9時30分,阿里巴巴集團(09988.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了港股當天的主角。至此,阿里成爲首個同時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當晚,阿里收盤報187.6港元,港股市值達40121.61億港元。

  招股書披露,阿里此次發行5億股新股,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按照每股176港元的定價,阿里巴巴最多在港集資1012億港元。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軟銀實益擁有阿里約25.8%已發行的在外股份,是最大股東。本次全球發售完成後,軟銀將保持其最大股東地位,馬雲和蔡崇信分別實際擁有約6.1%和約2.0%已發行的在外股份。

  在港交所現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今年是阿里的第20個週年,“在20歲生日之際,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他說:“我特別想感謝香港,感謝港交所,因爲過去幾年香港的創新、香港資本市場的改革,使我們在五年前錯過的遺憾今天能夠得以實現,實現我們五年前曾作出的承諾:‘如果條件允許,香港,我們一定會回來。’”

  對於阿里而言,這並不是首次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早在2007年11月,阿里旗下B2B公司曾登陸港交所,共募資116億港元。然而五年後,該公司從港交所完成私有化退市。當時外界猜測,阿里可能是爲推動集團整體上市做準備。果然,2013年中,阿里再次赴港,尋求集團整體上市。9月,港監會遭遇阿里合夥人制度的“雙層架構”,當時未能解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最終阿里決定轉赴美股上市。

  事情終於峯迴路轉。當新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於2018年4月30日生效時,港股爲阿里這樣同股不同權且以香港爲第二上市地的企業取消了權限。阿里赴港上市迎來了機會。從2012年到2019年,阿里回港已有了諸多變化,股票代碼從“1688”變爲“9988”,業務從單純的B2B到多業務聯動,發行價從13.5港元漲到187港元。

  阿里能夠與港股再續前緣,迴歸A股似乎也將提上日程。張勇回應稱,阿里會密切關注各種可能的機會,阿里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一直積極探索各種可能性。“今天香港上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絕對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我們下一程的起點。”

  分攤單一市場融資風險

  阿里重回港股,有情懷也有基於未來發展的考量。兩地上市及再度赴港便於阿里維護股價穩定、增加股票流動性,也能平衡單一資本市場的風險,並加速延伸全球化業務。

  在招股書的致股東信中,張勇旗幟鮮明地表示,全球化是阿里的未來。他說:“我們堅信,數字技術和商業的結合會帶來化學反應,這件事是沒有國界的。數字技術在商業、金融、物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必將極大提升不同國家、不同市場之間的貿易效率,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如今的阿里,電商不再是單一業務,中國也不再是唯一的市場。從港交所敲鐘現場可見,10位生態夥伴來自四大洲8個國家。與2014年阿里赴美敲鐘相比,東方面孔變成了“世界面孔”,一羣電商人變成了覆蓋不同業態的“跨界人”,其國際化構成更加明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鄭志剛認爲,選擇在香港第二次上市是阿里資本市場全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阿里赴港成功後將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自由。天風證券副所長劉章明表示,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於阿里拓展融資渠道,提振整體估值水平,並有望降低對單一地區資本市場的依賴程度。

  “兩地上市,就像是在美股打了一次廣告後,在港股又打了一次廣告。”投資行業分析師何南野強調,阿里需要美股和港股同時瞭解阿里。與此同時,阿里通過赴港上市能豐富投資者結構,引入新股東,尤其是大型投資者。何南野解釋稱,赴美上市可吸引美股投資者,赴港上市後能吸引港股或亞太地區的投資者,內地的中小股民也可以藉此獲得更多的紅利。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同樣認爲,對阿里而言,赴港上市更多是爲了讓內地資金有合法通道投資阿里。衆多投資行業分析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阿里拆股會促使大量中小股民買入阿里的股票,赴港上市更是要爲爭取中小股民做好準備。未來,更多的亞洲用戶和投資者將參與阿里的成長。

  此外,兩地上市可以給全球投資者創造全時間段交易阿里股票的機會,保證股票交易的流動性。美國和中國處於不同時區,當美股處於閉市階段,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港股進行交易。

  激發科技企業赴港熱情

  如果將阿里赴港上市視爲遠方的遊子歸家,那阿里這趟“回家”之旅,將大概率掀起內地科技公司回港上市潮。當港股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存在時,香港與科技互聯網企業便不再處於絕緣狀態,敲響了港股市場的小米、美團等企業就是有力的證明。如今,阿里此舉或將再度激發更多的科技公司選擇赴港上市。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已經能夠接納新興互聯網產業、IT行業甚至是顛覆傳統商業的新興企業的存在,正培育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沃土。“早幾年,基礎設施、地產、金融、水務、物流等這些傳統概念領域中的企業,纔是香港資本市場的青睞對象。”

  該投資者表示,在早期,香港的商業基礎、商業支柱多爲傳統商業,對互聯網這種新興商業多少有些排斥。“當衆多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繞路甚至躲避港股時,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意識到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不能再錯失接下來20年的創新浪潮。

  “港股在熱情擁抱科技企業”是多位被訪者向記者表達的觀點。在衆多投資人的認知裏,相較於美國,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更爲了解,內地企業的價值往往能夠被更好地理解。劉章明表示,國內對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更熟悉也更認可,阿里在香港上市後更靠近自己的用戶,有助於估值的提升。

  在鄭志剛看來,亞洲市場在文化和商業理念上更加認同阿里的業務模式,更願意支付高的溢價的亞洲投資者的支持將使阿里的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爲阿里未來新一輪的業務開展和事業發展籌集充足的資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