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索恩並不是在“責任、榮譽、國家”理念薰陶下成長的美國軍官,而是1954年根據洛奇菲爾賓法案(Lodge-Philbin Act)加入美軍的芬蘭軍人。二戰結束後,芬蘭政府追究參與此事者的責任,參與者之一阿爾波·馬蒂寧(Alpo Marttinen)輾轉逃到美國,因洛奇菲爾賓法案加入美軍,曾在西德、韓國、伊朗擔任參謀職務,升至陸軍上校。

1965年10月18日,一架隸屬於南越空軍的CH-34直升機,在執行清掃“胡志明小道”任務時遭遇惡劣氣候墜落。受地形所限,救援隊伍沒有找到墜機地點,無法確認乘坐該機的美軍特種部隊上尉拉里·索恩(Larry Thorne)的下落。兩年後,美方宣告索恩死亡,追晉少校並追授十字勳章。授勳命令稱讚索恩“無視存在的危險,無私地關心地面部隊……索恩少校的行動延續了軍事服務最崇高的傳統,給予他本人和美軍極大的榮譽”。

然而,索恩並不是在“責任、榮譽、國家”理念薰陶下成長的美國軍官,而是1954年根據洛奇菲爾賓法案(Lodge-Philbin Act)加入美軍的芬蘭軍人。該法案始自1950年,由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小亨利·洛奇(Henry Lodge Jr.)提出並獲得國會通過,允許來自烏克蘭、匈牙利、芬蘭、捷克等國流離失所的軍人,在美軍服役5年後獲得公民身份,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冷戰熱鬥。

索恩是該法案的受益者。他原是芬蘭陸軍上尉,參加過1939年抗擊蘇聯入侵的冬季戰爭,以及二戰期間的蘇芬“繼續戰爭”。1944年蘇芬停戰後,索恩加入德軍,繼續與蘇聯人作戰。戰後,他被芬蘭政府控以叛國罪,蹲了兩年大牢,特赦後前往美國,借洛奇菲爾賓法案加入美軍特種部隊。索恩從少尉從頭幹起,1960年41歲再度晉升爲上尉,直到在越南失蹤。

像索恩這樣的芬蘭籍美國軍官所在多有,但情形各有不同。1944年蘇芬停戰後,部分芬軍軍官爲了防止一旦被蘇聯佔領後無法抵抗,暗中分散儲藏了可供3.5萬人使用的武器彈藥。二戰結束後,芬蘭政府追究參與此事者的責任,參與者之一阿爾波·馬蒂寧(Alpo Marttinen)輾轉逃到美國,因洛奇菲爾賓法案加入美軍,曾在西德、韓國、伊朗擔任參謀職務,升至陸軍上校。由於他加入美軍最早,官位最高,並引薦了許多前芬蘭軍人,因此這些人常被稱爲“馬蒂寧的人”。

按照洛奇菲爾賓法案加入美軍的不僅有東歐軍人,還有德國人。美軍特種部隊軍官傑克·墨菲(Jack Murphy)提到過這樣一件事:1970年代初,駐德國西柏林的美軍特種部隊組織官兵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日活動時,清點人員,一名來自德國的士兵格哈德·庫納特(Gerhard Kunert)舉了手。軍士長質問庫納特“1944年的時候你不在美軍?”,得到的回答是“我當時隸屬於諾曼底的德軍第7裝甲師,我想去參加聚會”。這也是一位洛奇菲爾賓法案的受益者,更奇特的是,他的小隊長是一名戰後移民到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