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海軍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各種新型航母、軍艦和潛艇紛紛下水,贏得了世界一片讚歎之聲。

站在今天回望歷史,新中國人民海軍卻是在一片廢墟上一路艱辛走來。人民海軍的“長子”——潛艇部隊,更是從完全沒有基礎的零起步,一步步成長爲種類齊全、技術先進的世界一流潛艇部隊。

其中有兩款關鍵型號,可以稱之爲“中國潛艇史上的里程碑”。它們是我國潛艇從無到有邁出的第一步,是萬里海防的中堅,也是海軍建設事業的大功臣,培養大量技術人才和初步完整的設計體系。這就是新中國第一款自建潛艇03型和033型常規動力潛艇。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向世界莊嚴宣佈:“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爲了實現這宏偉的目標,無數軍工人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面對着百廢待興、資源極其緊張的現實,人民海軍決定以“空、潛、快”近海防禦體系爲優先發展目標,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強大的戰鬥力。

▲039C型常規潛艇

此前,海軍只有少量陳舊的水面艦艇,面對着漫長海岸線和國民黨海軍的侵擾常常捉襟見肘、左右爲難。如果有潛艇,我們就可以驅離敵軍大型軍艦,使其不敢到近海搗亂。

一、初露鋒芒、奠定基礎的03型潛艇。

1953年6月,我們開始從蘇聯引進先進潛艇技術。雙方經友好協商,在莫斯科簽訂了《關於供應海軍裝備及在軍艦製造方面對中國給予技術援助的協定》,爲新中國潛艇建造開啓了大門。

按照協議,蘇聯向中國轉讓幾艘中小型潛艇,及新型613型潛艇的全套圖紙、資料和散件器材,並在中國組裝。

1954年6月19日,我國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在青島成立。5天后,接收了第一批蘇聯C-52、C-53號“斯大林”級中型潛艇,命名爲“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人民海軍從此第一次擁有潛艇,初具雛形。

▲“斯大林”級中型潛艇

1955年,第二批C-24、C-25號潛艇也到達中國。但是“斯大林”級潛艇是二戰前設計建造的,此時各項指標已經落後,我們還需要更先進的現代化潛艇。

沒多久,613型潛艇圖紙資料和蘇聯專家陸續抵達。1955年4月14日,第一艘6603型(簡稱03型)潛艇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命名爲“新中國15號”。

這是中國首艘自制潛艇的開端,也是潛艇事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613型潛艇是蘇聯612、613計劃的產物,設計中參考了二戰末期德國21型潛艇的技術,性能優良,北約稱“威士忌”級。蘇軍也是在1951年12月才裝備不久。

▲停泊在聖彼得堡的退役613型潛艇

它全長76米、寬6.3米,水下排水量1340噸。採用雙殼艇體,雙軸雙槳推進,有6具魚雷發射管;動力系統爲2臺柴油發動機,總計2000馬力;水面航速18.3節、水下航速13.1節,最大航程8580海里,艇員52人。

爲了迎接新潛艇組裝,江南造船廠早早就擴建了船臺,修改了下水方式,調整了人員結構,並派遣技術人員到蘇聯學習。

只是新潛艇生產工藝十分嚴格,雖然有圖紙和蘇聯專家指導,但是新中國落後的工業體系和傳統的生產習慣仍讓組裝過程充滿艱辛。

蘇聯專家向我們耐心的講解示範,同時也嚴格執行檢驗標準,經常叫停施工,並對現場清潔工作有種近乎苛刻的要求。

我們最初不明白,爲什麼施工現場井井有條了還不行,還必須要一塵不染。傳統造船過程中,現場肯定是各種工具、零部件、邊角料、油污什麼的一大堆,不可能像實驗室那麼整潔。

▲潛艇內部的複雜管系

蘇聯專家解釋到:清潔工作是潛艇的生命線之一,非常重要。如果焊縫質量不達標,耐壓艇體強度就會降低;如果有任何髒東西混入管路體系,就有可能導致設備失靈,產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在各國潛艇發展史上,都有過這樣慘痛的教訓。

所有管路必須在化學清洗後,再用鐵絲纏上白布認真擦拭。直到白布從管路中來回拖動,仍然潔白無暇纔算合格。

職工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多次組織學習培訓。很快革新了步驟、提高了標準,終於使潛艇組裝工作達到標準。

1956年1月10日,毛主席親自到船廠視察,並向全廠職工問好,讓人們熱血沸騰。後來第一艘03型潛艇被海軍授予“56-110”的榮譽舷號,也是惟一獲此殊榮的潛艇。

▲毛主席視察的56-110號潛艇

1956年3月26日,03型首艇在船廠數千人的歡呼聲中,從船臺緩緩入水,穩穩停在黃浦江面上。新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潛艇終於誕生了!

1957年10月,03型首艇通過國家驗收,正式交付潛艇部隊,命名爲“新中國15號”,舷號115。

此後,新潛艇建造速度越來越快,工作也越來越嫺熟。從第4艘潛艇開始,放樣、下料等環節便全部由國內自己完成。

到1964年,03型潛艇累計建造了21艘。其中江南造船廠建造了13艘,武漢造船廠建造了8艘。還出口到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國、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各4艘。

▲馳騁大海的03型潛艇

對比同時代發達國家的潛艇來說,03型潛艇或許算不上先進,但卻是新中國潛艇的搖籃。它培養了一大批潛艇設計人員和技術工人,爲我國潛艇下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承前啓後、開創未來的033型潛艇。

1959年2月4日,中蘇雙方又簽訂了第二份《關於蘇聯政府給予中國海軍制造艦艇方面新技術援助的協定》,簡稱《二四協定》

蘇聯再次向中國轉讓633型“羅密歐”級常規潛艇建造權,並提供全套圖紙、資料和器材裝備。

▲633型潛艇外形

633型是從611型(祖魯級)和613型基礎上升級來的,增強了武器配置,加大了下潛深度,續航力也大幅提升,在當時世界上屬於先進水平。

潛艇全長76.6米、寬6.7米,水下排水量1830噸,裝備8具魚雷發射管(前6後2),攜帶16枚魚雷。2臺柴油發動機輸出4000馬力,潛艇水面航速15.2節、水下航速13節,最大潛深300米,最大航程9000海里,艇員57人。

▲前部魚雷發射管

從1959-1961年,633型潛艇圖紙、資料分8批到達中國。造就了我國第二款6633型常規潛艇,簡稱033型。也是我國生產數量最多的潛艇。

相比03型潛艇,033型潛艇性能大幅提高:增加了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航速,降低了噪音,提升了蓄電池性能和燃油儲備,使續航力大大提高。

有了03型潛艇培養的大批人才和組裝經驗,033型潛艇的組裝工作順利很多,我國潛艇事業也蒸蒸日上。1960年2月,033型首艇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

然而沒多久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中蘇關係受到影響。蘇聯單方面撤走了全部專家和技術援助,033型潛艇的組裝工作也撂在半途。

▲生產中的033型潛艇

怎麼辦?花了大筆外匯引進的技術不能白費。海軍和造船廠決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完成新潛艇的組裝和建造工作。

技術人員先後攻克了多項難題,解決了1000多種設備、3000多種配套材料的國產化改造,完善了以前從沒來做過的高強度鋼板焊接工藝,掌握了中型常規潛艇的全部建造技術。

1963年8月,033型首艇成功下水。1966年2月,從第5艘潛艇開始,033型潛艇就全部改用國產材料和設備,在江南造船廠和武昌造船廠分別建造。

▲033潛艇海上搏擊

到1987年最後一艘潛艇走下船臺,033型潛艇已經持續生產了20多年,累計建造了106艘,還有16艘出口他國。

與633型潛艇同時引進的,還有629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北約稱“高爾夫”級。它也受到中蘇關係變化的影響,我們自行組裝後成爲031型潛艇首艇,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長城200”號彈道導彈試驗潛艇。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巨浪-1型、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都是從這艘潛艇上試驗成功的。2010年8月,長城200號被授予“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榮譽稱號。

三、潛艇史上的偉大豐碑。

在漫長的歲月裏,03型和033型潛艇一起守護着祖國的萬里海疆,堅決打擊任何來犯之敵,是絕對的中堅力量。它們也培養了大批人才,使我國具備獨立自主的潛艇設計能力。

沿着它們開闢的道路,我們一路高歌,陸續研製了035、039、039A/B/C等第二代、第三代常規潛艇。還製造了091、092、093、094等核動力攻擊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使我國一舉成爲世界第五個擁有海基核反擊力量的國家!

所有這一切輝煌的起點,都是從當年那艘1000多噸的03型潛艇開始的。它們像兩座無言的豐碑,見證了人民海軍奮發圖強的71年曆史,並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