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白起並列爲戰國四大名將的廉頗、李牧、王翦,他們的結局除了王翦之外,其他結局並不怎麼理想。敗了本來也沒有什麼,但偏偏此時白起弄出一句話來: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有一個外號叫“殺神”,因爲他在接受趙軍投降之後,將數十萬的趙軍直接坑殺掉,後世給他起了一個“殺神”的稱號。這件事情在白起看來不是一件榮耀之事,相反給白起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是他自殺前說的話,因爲他覺得這件事情不但做錯,而且錯的離譜。

白起一開始是配享武廟,作爲十哲陪祀武成王姜子牙。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對他進入武廟十哲行列十分不滿,他給出的理由是:歷觀圖壁,指白起曰:"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於此?"命去之。——《宋史·志·卷五十八》

就這樣,白起從十哲中出來。

白起對秦國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任將三十多年,攻城70多座,爲秦國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立下如此大功之人最終被逼着自殺,爲什麼會這樣呢?

這件事情要從長平之戰之後說起,長平之戰後,秦趙兩國經過短期休整之後,秦國又一次攻打趙國。這一次不是白起帶隊,因爲他剛好生病了,由王陵帶兵。秦國戰敗而回,損失了幾萬兵馬。

秦昭襄王當然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王陵被免,這個時候白起病好了。秦昭襄王就讓白起帶兵出征趙國。

白起不肯,因爲他覺得現在不是攻趙的最佳時機,而不是怪秦王不用他。

已經擔任了幾十年國君的秦昭襄王心裏很不爽。一個人在權力的頂峯時間呆久了,往往會變的剛愎自用,聽不得半點反對意見,喜歡聽順從的話。

秦昭襄王見白起不去,就讓范雎去勸,范雎也勸不動。

秦王和秦相這兩個人都請不動白起,自然就把這兩個人都得罪了。白起自然也覺得這樣有些不妥,所以就玩起了後世官僚最容易玩的事情,稱病。

沒有白起的秦軍終究玩不轉,雖然由王陵換成王齕,但最終還是敗了。

敗了本來也沒有什麼,但偏偏此時白起弄出一句話來: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前線喫了敗仗,秦昭襄王已經很火了,再一聽白起的風涼話,自然火從心生,因爲一個在權力頂峯呆了很久的人寬容度和氣量都會變的很小,因爲聽習慣奉承的話,這是在位時間長的帝皇的通病。

所以他就逼白起出兵,白起說自己病了,范雎又一次請他,最終還是磨磨蹭蹭的。秦昭襄王就受不了,逼令白起自殺。

對於白起的死,秦國人是很同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覺得不公平,他在《金鏡述》中這樣表述白起爲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亞夫定七國之亂,卒爲景帝所誅;文種設策滅吳,翻遭越王之戮;伍員竭誠爲國,終罹賜劍之禍,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太平御覽·文部·卷七》

李世民認爲是皇帝的過失,當然這也是李世民用來自警之語。

這裏他列舉了除了白起之外,還有幫助吳王強大的伍子胥,他也是一代名將,最終也是被逼自殺。

與白起並列爲戰國四大名將的廉頗、李牧、王翦,他們的結局除了王翦之外,其他結局並不怎麼理想。

廉頗因爲一篇課文《將相和》而被廣爲熟知,他作爲趙國名將,最終不得不逃到楚國,最終死在楚國。

李牧作爲趙國最後一位名將,他的對手是王翦,王翦用了反間計,使得趙王不再信任李牧,最終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抓住李牧並斬殺了他,趙國的最後“長城”被毀。

類似結局的還有名將吳起,吳起幫魏國訓練了魏武卒,最終只能逃到楚國去了,死於楚國內亂之中。

燕國唯一一次雄起的時候,是在燕昭王時期。燕昭王讓樂毅帶着燕國及聯軍打的當時的強國齊國只剩下二座城池,但最終受到燕昭王的兒子燕惠王的猜忌,不得不逃往趙國。

類似的名將還有很多,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戰國名將結局,你就能找到更多的名將結局的介紹,看完之後很多人都會生出噓唏之嘆。

爲什麼會這樣子呢?我想這是很多朋友看完之後最大的疑問,這些都是萬中挑一的上上人選,論智商自然是超人一等,爲什麼結局如此悲慘呢?

戰國四大名將結局最好的王翦道出真正的原因。

王翦遇到與白起一樣的困境。白起遇到的是秦攻打趙國,王翦遇到的是秦攻打楚國,時機都不太對。

秦始皇讓王翦帶兵,王翦沒有同白起一樣拒絕不配合,但他提了一個要求,要60萬軍隊。李信說我20萬就夠了,結果李信兵敗而歸。

秦始皇又找到王翦,讓他帶兵。王翦還是一口價,60萬。秦始皇沒有辦法,將60萬大軍的軍權給了王翦。這是秦國全部的主力,如果此時王翦有二心,那秦始皇就算坐到頭了。

王翦在行軍的路上,一連用加急信往咸陽送,秦始皇每一次都以爲遇到重大事件,卻沒有想到都是王翦向秦始皇討要封地,財富等要求。

底下的人看不過去了,以爲王翦真的老了昏了頭了,鑽到錢眼中去了。最後王翦道出真正的原因:

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爲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他這麼做不是爲了錢財,而是爲了取得秦始皇的信任。

如果信任沒有了,做臣子的命運也就到頭了。

白起被秦昭襄王認定爲: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被漢景帝認爲: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這兩個帝王對自己手下大將的評將是何等相似,結局自然也很相似。白起是被逼自殺,周亞夫是被誣謀反,絕食吐血而死。

縱觀後世名將也差不多,明白的大多能保全,不明白的大多被冤屈。

我們現在關注和討論的都是名將輝煌的時刻,但是當他們一旦失去君王信任,下場並沒有他們指揮戰場時的瀟灑自如,而是舉步如艱。因爲最厲害的將軍也只能依附王權,這在古代是不變的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