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苏辙去世后,也安葬在了哥哥的旁边,寓意为和哥哥相伴永远不相离,中间的苏洵坟墓是后人迁移的衣冠冢,寓意为父子团聚,也就是现在河南郏县三苏园看到的三苏坟,现在这里已经整修一新,被国家列为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由三苏纪念馆、三苏坟、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苏轼布衣塑像、东坡湖、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等景观组成,总占地14万平方米,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已成为众多游人观光、度假的胜地。苏东坡去世前,曾经给弟弟苏辙一封信,嘱咐他弟弟给他立个墓志铭,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大家好,我们的老虎仔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作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他去世后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选择安葬在离家千里的河南郏县,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看一下地图,郏县在河南汝州,离它5公里远的前方是汝河,河面宽阔,常年水量丰富。而在汝州以北约5公里是莲花山,再往北约50公里是五岳之一的嵩山,由于嵩山位于五岳中间,所以又称为“中岳嵩山”,山势挺拔,植被茂密。同时汝州一带是大面积的平原,土壤肥厚,这样的位置,历来被风水先生视为上风上水之地。苏东坡经常来回与洛阳和许昌之间,对于这个位置应该是很熟悉的,所以很多史学家也认为苏东坡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优越地形。
其实从苏东坡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其对嵩山一带的喜爱,《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可见他在这里表达了对这块地皮的向往之情。
苏东坡去世前,曾经给弟弟苏辙一封信,嘱咐他弟弟给他立个墓志铭,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可见,苏辙将其哥哥从常州拉到汝州葬在郏县是满足了哥哥的生前愿望。
后来苏辙去世后,也安葬在了哥哥的旁边,寓意为和哥哥相伴永远不相离,中间的苏洵坟墓是后人迁移的衣冠冢,寓意为父子团聚,也就是现在河南郏县三苏园看到的三苏坟,现在这里已经整修一新,被国家列为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由三苏纪念馆、三苏坟、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苏轼布衣塑像、东坡湖、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等景观组成,总占地14万平方米,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已成为众多游人观光、度假的胜地。
说到这里,我都想去看看三苏园,拜见一下东坡大学士。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