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改變家鄉的面貌,甘祖昌幾十年如一日參加生產勞動,鄉親們疼惜他虛弱的身體,勸他多休息,他只是笑着回答說:“我回來是種地的,不是當官老爺的”。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將軍銜,但很快他就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申請回到江西農村種地。

江西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是一片有革命傳承的紅色土地,這裏湧現了許多英雄人物,甘祖昌就是其中一位出色的代表。
1905年5月2日甘祖昌出生在這個小村莊。由於家庭貧困他很小就做挑夫,幫富人挑貨物到萍鄉賣給城裏人,再購買其他貨物挑回來賣。來回一趟150多里,才賺到4個銅板。
沉重的擔子壓在甘祖昌稚嫩的肩膀上,卻激起他了堅定的革命鬥志。他決定挺身而出,反對舊社會的壓迫和剝削。1926年他參加了農民協會,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工農紅軍,開啓了長達29年的兵戎征程。
1930年12月,甘祖昌調到湘贛軍區紅軍兵工廠,他制定生產計劃、購買原材料、算賬本、管理伙食……廠裏的司務工作一把抓。當時物資極度緊缺,預算又少得可憐,能讓大夥喫飽飯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但他精打細算,成功地做到了。
1934年,甘祖昌和戰友們開始2萬5千里長征,負責準備軍糧和住宿。
抗戰開始後,甘祖昌在第一線,擔任120師359旅供給部軍需科科長,後升任爲359旅供給部副部長,到南泥灣進行轟轟烈烈的大生產。
解放戰爭時期,甘祖昌先是參加了陝甘寧邊區的各大保衛戰役,後到西北地區參加多次重要戰爭,再進軍新疆,擔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在新疆,甘祖昌通過和蘇聯方面協調,運來一批生活用品,和當地牧民交換羊毛,解決了牧民的生活問題,又用生活用品和人民幣換來糧食,解決了10萬解放軍的軍糧問題。
1952年,甘祖昌乘一輛吉普車到郊區檢查工作,車子開過一座被敵對分子鋸斷的木橋,翻落入大河中。甘祖昌身負重傷,經過治療後仍然落下嚴重的腦震盪後遺症。
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將軍銜,但很快他就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申請回到江西農村種地。他打了多次報告,直到1957年,向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當面申請才被批准。
同年8月,甘祖昌開始了29年的農民生涯,舉家遷回沿背鄉。與他們同行的是八籠新疆家禽家畜,這是帶給家鄉的優良品種。
回家的第二天,甘祖昌就去集市買了幾隻糞筐。第三天,天剛朦朦亮,他身着黑布衫,踏着露水,在田間彎腰拾糞。在他的帶領下,家人爲村裏集肥過萬斤。後來村裏早起拾糞的鄉親多了,爲了把肥讓給大家,他又帶領家人割草,用來餵牛和漚肥。
沿背村1/3的耕地是冬水田,積水多,產量低下。甘祖昌召集村幹部和中青年開會,成立冬水田調查小組,提出了用開溝排水的方法改善土質。甘祖昌每天第一個來到田頭,和鄉親們踩進爛泥沒腿肚的冬水田,打樁築籬,排泥挖溝。還掏出自己的積蓄,購買化肥和給大夥發獎金。經過五年的努力,沿背鄉全部的冬水田都改造成良田,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
爲了改變家鄉的面貌,甘祖昌幾十年如一日參加生產勞動,鄉親們疼惜他虛弱的身體,勸他多休息,他只是笑着回答說:“我回來是種地的,不是當官老爺的”。
1957年到1984年這27年間,甘祖昌原有的積蓄和工資一共10萬2千塊,其中7萬9千塊捐給了國家,平日裏自己卻能省則省,過着簡樸的生活。彌留之際他叮囑家人:“領了工資,先交黨費,留下生活費,其餘的全部買農藥化肥,支持農村建設。”
1986年,甘祖昌與世長辭,只給家人留下3枚榮譽勳章。而在鄉里,他留下了3條公路、12座橋樑、3座水庫、4座水電站和25公里長的水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