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動技術,一直是本田和豐田兩家的招牌。豐田混動因爲進入中國較早,有先發規模優勢,但從去年開始,本田的混動車型奮起直追,銷量規模已逐步趕上了老對手。特別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全新混動奧德賽上市,加上同期混動雅閣銷量節節攀升,本田混動車型的上升勢頭一發不可收拾。


混動車型走強,給去年底才上市的皓影帶來了啓示。廣本乾脆利落地將皓影混動版車型起步價標定在20.98萬,大大降低了混動版SUV的門檻。相比RAV4混動版最低22.48萬的起步價,有1.5萬元的優勢。

對於皓影混動版的誠意,市場認可速度相當快。在皓影銳·混動全面到店的加持下,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皓影共賣出11012輛,其中混動版銷量佔比達26.1%。而且,4月份雅閣、奧德賽及皓影混動車型累計銷量達11094輛,佔三大車系當月33560輛總銷量的33.06%。


相比而言,豐田近兩年推出的新車都有混動版,但混動車型銷量佔比卻遠不如本田——根據廣汽豐田新近公佈的4月份銷量數據,凱美瑞、雷凌、威蘭達混動車型累計銷售7378輛,僅佔這三大車系當月39563輛總銷量的18.65%。


在這其中,威蘭達是4月下旬才正式開售的,其20.58萬的混動車型門檻價格,甚至比皓影還低,意圖也相當明顯,那就是力爭在混動領域扳回一城。只不過,隨着皓影混動車型產量不斷加大,前期供不應求的現象已得到初步緩解,銷量數據也證明了一切。


本田和豐田混動哪家強?皓影和威蘭達誰纔是最適合城市新中產的混動SUV?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分析一下。


技術路線:豐田專注省油,本田兼顧性能


皓影使用的混動系統爲本田最新的第三代i-MMD技術,基於2.0L發動機,而威蘭達用的是豐田第四代THS-Ⅱ技術(非THS-Ⅳ),基於2.5L發動機。在大名鼎鼎的北美“沃德十佳”榜單上,本田這套2.0L混動系統最近四年三次上榜。

▲本田i-MMD混動系統構造

我們先來看看兩套混動動力系統在結構上的區別。


從構造上來說,本田i-MMD由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離合器、雙電機組成,形成三軸佈置。發動機通過離合器連接到輸出軸,在離合器前通過齒輪與發電機連接;電動機直接連接電機輸出軸;在發動機輸出軸和電機輸出軸之間有第三根軸,這根軸將動力傳遞到車輪。


如此構造,決定了本田i-MMD有純電、混動和燃油三種動力輸出模式,兼顧燃油經濟性和高性能駕駛。而豐田THS的行星齒輪結構,發動機和電機始終處於耦合狀態,只有純電和混動兩種動力輸出模式,無法實現發動機單獨輸出。


▲本田i-MMD混動系統的工作模式,可以看出動力輸出是以電機爲主,發動機爲輔。

跟上一代技術相比,本田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在結構和工作原理上沒有變化,主要變化在於優化了發動機,壓縮比由13:1增加至13.5:1,熱效率由第二代的38.9%提升至40.6%,峯值扭矩轉速由4000rpm降至3500rpm。由此得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更省油。


就兩家的混動系統原理來說,豐田THS系統的屬於混聯形式,主打省油。而本田i-MMD則能通過離合器,在混合模式下實現100%的串聯,在發動機模式下實現100%的並聯,發動機模式一般在高速巡航低負荷的時候,發動機運轉在高效率的轉速區間,實現低油耗,在中高速段再加速時,又會自動切回到混動模式,提供強大動力。


另外,豐田THS用的是鎳氫電池,容量小,純電行駛里程短,發動機需要頻繁爲電池充電;而本田i-MMD用的是鋰電池,容量大,純電行駛里程更長。


駕駛感受:皓影類似電動車,威蘭達噪音大


技術路線的不同,就帶來了駕駛感受上的差別。近期,筆者分別試駕了皓影銳·混動和威蘭達雙擎車型,這兩款車呈現出來的風格差異相當明顯。有什麼區別呢?


駕駛皓影銳·混動在市區穿行,能清晰感受到那臺強大電機最大315N·m扭矩帶來的信心。不管是紅燈起步、變線超車還是車流穿梭,動力都會毫無延時地傳遞到車輪上。深踩油門的時候,強有力的推背感會讓你難忘——不瞭解的話,你絕不會相信這只是一臺2.0L的中級SUV,要知道,皓影銳·混動只需9.1秒就能時速破百。


這一切,都得益於本田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更加偏向電動化的調校和電機發力特性。開過純電動車的人,你會認爲皓影銳·混動已經十分接近EV的表現——不僅僅是動力響應,在剎車時也是如此。皓影銳·混動能夠在剎車前半段實現動能回收,後半段提供機械制動,進一步減少動能流失,同時,在這兩者銜接和切換過程中,駕駛者感受到的是自然而又線性的剎車腳感,不會讓人產生因剎車而帶來的暈眩感。


反觀威蘭達,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筆者試駕的是2.5L雙擎四驅豪華版車型,前後橋各有一部電機。或許你會覺得這對皓影不公平,畢竟威蘭達排量更大,電機還多一部。可實際體驗下來,威蘭達中低速的推背感真趕不上皓影,這是爲什麼?首先是威蘭達兩部電機的功率都比較弱雞(前88kW,後40kW),加起來還趕不上皓影的單電機功率;其次,威蘭達後軸電機的介入時間非常短,而且雙擎車型的油門初段調校不像燃油版車型那麼靈敏。


▲皓影的電機性能明顯更爲強勁,彌補了發動機排量的差距

想要緊急提速超車,只有一腳油門到底,迫使前後電機和發動機共同出力,但隨着加速進入中後段,後橋電機很快就會“偷懶”;而在高速巡航狀態下加速超車,期待中雙電機和發動機一起發力的情況基本就是曇花一現。由此也再次證實,豐田THS系統是以節能爲主,所謂e-Four電子四驅,除了真正需要脫困或改善彎道性能之外,後軸電機更多是參與能量回收——甚至,從儀表能量流示意圖上,我試駕時發現有電池爲前電機供電,後電機在回收能量的一幕。


需要提一嘴的是,試駕時,你基本不知道後橋電機是否介入了——事實上,如果不看儀表上的能量流,你很難察覺是兩驅還是四輪。而且,威蘭達雙擎的車內噪音也是必須要吐槽的,跟皓影銳·混動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配置PK:皓影優勢明顯


試駕完在研究兩車配置單的時候,我才發現,爲啥皓影能在NVH方面表現遠勝威蘭達,因爲皓影有車內主動降噪技術!


可當你看完兩車的配置對比,你會發現,威蘭達缺失的不僅僅是主動降噪技術。雖然有後發優勢,但威蘭達在配置方面卻有些摳門。我們以市場主銷的皓影銳·混動豪華版和威蘭達雙擎豪華版做個對比,兩者售價只相差2000元,具備可比性。詳情如下:


如上面圖表所示,在配置差異方面,威蘭達缺了9項配置(交通標誌識別、疲勞駕駛提醒、可變轉向比、遠程啓動、真皮方向盤、方向盤換擋、主動降噪、大燈延時關閉、外後視鏡電加熱及摺疊),皓影少了6項(導航帶路況顯示、道路救援呼叫、車內語音控制、行李箱12V電源接口、PM2.5過濾以及膝部氣囊)。而且,皓影擁有全景天窗和全液晶儀表,喇叭數量也比威蘭達多兩隻。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皓影貴了兩千塊,但配置上的優勢顯然不止兩千(兩者混動低配車型的配置差距就更大,如下表)。此外,皓影無論車內做工還是細節呈現,都更加細膩且顯檔次。


只說三處細節:


首先是儀表臺,皓影銳·混動很有謳歌的味道,中控臺佈局相似,按鍵式檔位跟傳統燃油車有着明顯的區分,也比威蘭達雙擎更有檔次感;


其次是後排,皓影的地臺基本感受不到,接近全平,而威蘭達地臺大約跟腳背一樣高,且皓影后排中央扶手更爲寬大,除了杯架,還可以放置手機等物品(高配車型是多媒體控制面板);


第三是整體做工和用料,威蘭達沿襲了豐田旗下緊湊型轎車較強的塑料感,而且,打開中央扶手箱,甚至能一眼瞧見箱底裸露在外的四顆螺絲,不像這個價位合資SUV該有的細節。


綜上,經過實際體驗,筆者覺得顯然皓影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說說 


那麼,皓影銳·混動哪個款型更值得購買呢?


綜合配置差距,從日常使用的角度,筆者認爲,皓影銳·混動最值得推薦的是精英版和豪華版兩款車型。


精英版雖是入門款,但配置不低,該有的常用配置都有。18寸輪轂、電子剎車、胎壓報警、倒車影像、全套主動安全系統、全速自適應巡航、無鑰匙進入、遠程啓動、LED自動頭燈+自適應遠近光、自動空調、天窗等一應俱全。


豪華版貴了兩萬,但增加了全景天窗、真皮內飾、座椅加熱、電動座椅、7英寸觸控屏(支持Carplay)、後視鏡加熱/摺疊、分區空調等舒適性和豪華配置,也算物有所值。


對一般的城市家用來說,這兩個款型的性價比最高,值得優先推薦。



版權聲明:本文爲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