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廣東省抗癌協會泌尿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劉卓煒教授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南方膀胱癌發病率相對比北方要高,建議30歲以上人羣體檢做彩超檢查時,不要漏掉泌尿系統。2020年,由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成爲國內首款獲批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療的藥物。

  尿路上皮癌中80-85%是膀胱癌,在我國2019年發佈的腫瘤發病統計數據中,膀胱癌在男性十大腫瘤發病率排行榜上位居第六。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廣東省抗癌協會泌尿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劉卓煒教授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南方膀胱癌發病率相對比北方要高,建議30歲以上人羣體檢做彩超檢查時,不要漏掉泌尿系統。同時,隨着免疫治療適應症的獲批,膀胱癌的治療正迎來新的時代。

  免疫治療爲患者帶來獲益

  2018年,國內約有超過8.2萬新增膀胱癌案例,佔世界膀胱癌新增案例的15% 。尿路上皮癌患者初次確診時,約有10%~15%已經發生了轉移,且易復發。近30年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療手段與可選藥物非常有限,且患者預後相對較差,五年生存率僅爲5%。

  “對膀胱癌來說,在2016年之前的整整三十年,它的治療手段相對來講比較單一,化療是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標準治療方法。2017年,國外先後有五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批應用於轉移性尿路上皮癌。2020年,由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成爲國內首款獲批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療的藥物。對於化療無效的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夠延長這些患者的生存時間。”

  據悉,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獲批的適應症,是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劉卓煒教授介紹,這也意味着目前對化療無效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獲益最大,其次,一些對化療不耐受、腎功能不好的患者也可以從中獲益。

  據介紹,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上市後已開啓患者援助項目,參考援助方案,長期使用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進行治療的患者年治療費用最低約爲10萬元左右。目前,全國超過160個城市的700餘家藥房均已上架銷售該藥品。

  體檢彩超別漏掉泌尿系統

  “膀胱癌發病有一個明顯特點,即男性高於女性,是女性發病率的3倍,城市發病率也高於農村。隨着年齡的增長,膀胱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最常見的高峯期是50歲以上,50歲以上的患者佔膀胱癌患者的絕大多數。”劉卓煒教授介紹,雖然目前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根據專家共識,國內南方膀胱癌的發病率相對比北方要高。

  據悉,早期尿路上皮癌的部分患者會有“血尿現象”。“這種血尿很有特徵,一是間歇性,二是全程無痛”。劉卓煒教授介紹,間歇性是指血尿現象不是持續性的,可能這個月出現,兩三個月後再次發生。而感到疼痛的血尿,通常與結石有關。絕大多數尿路上皮癌是間歇性的、無痛的肉眼可見血尿。“膀胱癌會不會產生疼痛?通常是當腫瘤長到足夠大並出現壞死、感染的時候,會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

  膀胱鏡是臨牀診斷的“金標準”。但日常體檢中經常會用到的彩超,其實已經能有效發現泌尿系統的異常。“目前越來越多的患者在體檢過程中發現了膀胱癌。除了非常小的膀胱癌需要用膀胱鏡來診斷,長到一定體積的腫瘤,有經驗的彩超師都可以早期發現。”爲此,專家也建議30歲以上人羣做體檢彩超時,不要漏掉泌尿系統。

  劉卓煒教授還透露,目前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正在研發新的膀胱癌檢測方法,通過從尿液中提取腫瘤分泌的蛋白和其他物質,以達到無創、快速診斷的目的。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