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平時食用的反式脂肪酸,大多是加工後的產品,是食品廠家爲了能夠較長久保存液態植物油脂,使它不變質,採用氧化的加工方式,把液態油脂轉變爲同態脂類,這就產生了反式脂肪。在食品的包裝袋上都印有營養成分表,其中反式脂肪含量會被清晰地展示出來,我們常喫的蛋糕、麪包、蛋黃派、餅乾、酥油餅、油炸乾脆面等食物中基本都有反式脂肪酸。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中的營養問題。脂類物質是食物中的重要成分,也是人體必需的6大營養物質之一,但過度食入可能會導致肥胖以及各種心血管疾病。

我們都知道喫肉多了容易血脂高,但是有一種人造物質的危害,很多人卻還不知道,時至今日,它可能依然活躍在你的餐桌上。

它就是人造反式脂肪。據統計,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導致50多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世衛組織曾在2018年推出取代反式脂肪酸的指導意見,計劃在全球食品供應中逐漸停用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爭取在2023年徹底消除。

人造反式脂肪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很常見,我們常喫的零食、烘焙食品、油炸食品中都有人造反式脂肪,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物質?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哪些危害呢?

什麼是反式脂肪?

在加熱的情況下,將植物油中不飽和鍵打開,加入氧元素,在氧化過程,脂肪酸分子發生重新排列,產生“反式脂肪酸”,又名“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在牛羊肉、奶製品和天然的植物油中少量存在,它主要產生於加工過程中,將天然的植物油人爲地改造成“反式脂肪酸”,目的是使油脂不易氧化酸敗。

我們平時食用的反式脂肪酸,大多是加工後的產品,是食品廠家爲了能夠較長久保存液態植物油脂,使它不變質,採用氧化的加工方式,把液態油脂轉變爲同態脂類,這就產生了反式脂肪。用反式脂肪酸加工的食品,不僅獲得了更長的保質期限,而且口感也變得更加鬆脆香甜絲滑了,因此反式脂肪擁有了廣大的消費市場。

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首先是容易使人發胖,反式脂肪酸增肥力度非常大,我們知道喫油多了容易讓人發胖,但如果等量食用反式脂肪酸,那麼你的肥胖程度可能是食用油脂的7倍!

第二就是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人造反式脂肪酸可對人體產生廣泛危害,包括增高LDL-C,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壞膽固醇;降低HDL-C,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好膽固醇。而LDL-C升高,HDL-C降低正是引發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有研究表明,攝入來源於氫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會使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增加16%,如女性將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降至佔總能的2%,可使冠心病的危險性下降53%。

最後,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還會損害記憶力,增加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概率;減少男性荷爾蒙分泌,影響生育;致人肥胖,容易誘發糖尿病。

如何分辨人造反式脂肪酸,減少攝入?

在食品的包裝袋上都印有營養成分表,其中反式脂肪含量會被清晰地展示出來,我們常喫的蛋糕、麪包、蛋黃派、餅乾、酥油餅、油炸乾脆面等食物中基本都有反式脂肪酸。

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注意,凡在配料表中標有人造脂肪、植物黃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食用氫化油、起酥油、植物脂末的均爲反式脂肪酸。

在識別反式脂肪酸時還要注意,凡是標有“氧化”字樣的成分均爲反式脂肪酸,標有“精製”“精煉”字樣的油脂也大多爲反式脂肪酸。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某些食品的營養成分表中反式脂肪的含量爲0,但是配料表中卻含有植物黃油、食用氫化油等,這裏面到底有沒有反式脂肪?

我國現在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規定,反式脂肪酸的“0”界限值(每100g或100mL)小於等於0.3g。也就是說,當每100g固體食品或100mI液體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界限值,即小於等於0.3g時,此時反式脂肪酸可以標示爲“0”。所以,這些食品中也是含有反式脂肪的,不過含量比較少。

另外,通則對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的每日攝入建議是小於每日總能的1%.大致相當於每天攝入不超過2g左右,以後在喫零食的時候可以適當注意一下其反式脂肪的每百克含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