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希望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書的樂趣,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享受書籍所傳遞的美好。希望通過一週推薦一本書,讓讀者耐心地去探索這本書,讓更多熱愛閱讀的朋友集中注意力在某一本書上,同時給他帶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從書中發現閱讀的樂趣,並獲得這本書的價值。

DREAMS AND REALITY

“這年頭,理想主義者是躲在學員象牙塔的空想家,現實主義者是和權力沆瀣一氣的工具人。”

01

聖迭戈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珍-特文格(Jean Twenqe)說過:“這一代的每個小孩都被告知‘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你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在自戀中長大,然而一旦進入這個充滿了無數機會的龐大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卻輸得很慘。世界原來既冰冷又嚴酷,充滿了競爭和失業者。世界不是迪士尼樂園,你無法對着星星許個願,然後看到所有的夢想成真,這是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如果你不能達標那麼只能怨你自己。自戀掩蓋了變幻莫測的人世,這絲毫不足爲奇。特文格還發現,幾十年來,我們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

但是還有書啊。書可以讓被困住的人,想要出逃的人,以及被遺忘的人,在文字魅力的吸引下,重建有趣的精神角落,短暫逃離千篇一律的奔命模式,從漫長且多樣的人類精神活動中,找尋自處的智慧與快樂。希望因爲書籍,我們不再“一無所有”。

“當你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是最接近你的讀者的。”

02

前幾年,我們經常會有看過這樣的新聞,國人的平均閱讀量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國民平均閱讀量。作爲一個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爲什麼呢?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看書通過手機、電腦,或其他電子媒介。同時,對於紙質書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少。還記得剛開店的時候,身邊的質疑聲不斷,被問的最多問題就是:“你們賣書能賺錢嗎?”

是啊,能賺錢嗎?尤其是當前疫情下的社會環境,我們這個本就不被看好的行業彷彿更加受到了限制。可是,書店就真的只是賣書嗎?

“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地期待自由。”

03

作家許知遠說過:“書店,不只是一個賣書的地方,而是一個會鍛鍊心智、存儲記憶、撫慰情感的家園。”現在的書店不僅僅是賣書,更成爲了人們溝通的場所。所以我們大膽得拋棄了原有的店內格局,另闢一條特有的路。

“一間房,一本書”。希望通過一週推薦一本書,讓讀者耐心地去探索這本書,讓更多熱愛閱讀的朋友集中注意力在某一本書上,同時給他帶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從書中發現閱讀的樂趣,並獲得這本書的價值。我們是一家一週只賣一本書的書店,以及每週會進行一些由這本書所延伸出來的展覽會,以及一些周邊產品的販賣。

我們希望通過每一次的充分品讀一本書,把書裏的二次元世界,儘可能地展示給我們三次元的讀者。讓書裏的世界可以款待每一位走進店裏的客人,重新“偶遇”全新的自己

我們希望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書的樂趣,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享受書籍所傳遞的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