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性贤说:“太极拳练精不练多,如果每个动作准确,又能每日勤练,自然可以达到高水准。我们平时所看见一般打太极拳的人,东摸一下,西摸一把,软绵绵地毫不着力,这所看见的,就是太极之形。

我们平时所看见一般打太极拳的人,东摸一下,西摸一把,软绵绵地毫不着力,这所看见的,就是太极之形。

学者须先跟随老师,把这太极拳的外形十三势拳式,好好地练得准确,练习时间多少,要看学者的天资高低而定,但普通最少也得一年工夫,且要每日学习。这种柔慢摸索练法,叫做‘摸劲’。只是太极拳的初步入门功夫而已。

顾名思义,摸劲的作用,是因本身还没有功劲,要把他摸索出来,也就是要“养成功劲”的意思。可是,你不能轻视这种动作,如学者仅得“太极之形”,也足以健身驱病,一生受用不尽了。

我们练太极拳,必须要求准确,要得准确,直到各势各式完全烂熟,且能应用,而后连接各势各式合而为一全套太极拳,始能练毕。

太极拳要想练到纯熟自然,收发从心,那还需要尔后继续不断地练,非数十年之力不为功。须知太极拳一势有一势之形,一势有一势之用,而其每式都具圆形,取法乎“太极”,每势都有阴阳,就是太极图中“阴阳二鱼”,化生刚柔虚实之所胚胎。如果不能知其形,不能明其用,不但不能防身,不能克敌,恐怕连自已健身益寿的目的都难达到。

黄性贤说:“太极拳练精不练多,如果每个动作准确,又能每日勤练,自然可以达到高水准。依据个人经验,要达水准,最快也要三年。”

黄性贤勤练拳术六十多年,无怪乎其一举手即可将人撵出寻丈以外。要知健身益寿,须知养气养血,而养“气”,着重一个“慢”字;养“血”,着重一个“松”字。慢则细长而匀柔,松则无力而舒畅。慢的反面就是快,松的反面就是紧,快速则伤气,紧张则伤血,气血两伤,命在旦夕,还说什么益寿延年?

太极拳之所以慢吞吞、软绵绵,目的在于养血养气,延年益寿。

如何使“太极之形”做到准确之程度呢?依照澄甫公之口授,微明先生之笔述,必须做到下列各点:

1.虚灵顶劲。虚灵者,精神专一,心无二念也;顶劲者,头宜正直,神贯于顶也。

2.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收,气沉丹田也;拔背者,气贴于背,力由脊发也。

3.沉肩垂肘。沉肩者,松肩下垂也;垂肘者,肘往下坠也。肘不垂、肩不沉则气不下,放不出人矣。

4.松腰敛臀。松腰者,下盘稳固,转动灵活也;敛臀者,腹部充实,动作平衡也。

5.分清虚实。虚实者,阴阳也,开合也,呼吸也。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义,不知虚实,立且不稳,何能转动轻灵,活泼舒畅。

其他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则是第二步工夫,“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动静合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全步意在精神”等,则是第三步工夫,非初学者所能领悟。初学者如能记住上述五个要点,按照老师的指示仔细地练,自有所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