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的得失作爲鑑誡來提升自己,今天,依舊會爲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故事——曠世史學鉅著《史記》。
今天貓眼要講的是《史記》中的一個故事,它是通過一個很小的細節展現出來的,然而卻是一件細思極恐之事,這件事情是關於呂后的。

呂后,劉邦之妻,在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之後,就把呂雉封爲了皇后。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堅強剛毅和眼光長遠都是呂后不可或缺的品行,否則的話,呂后是不可能走過這麼過的風風雨雨,也不可能在劉邦稱帝的時候幫助他打壓割據勢力。
因爲她知道劉邦手下的那些大臣個個都是功高震主,一旦劉邦駕崩,那麼這些功臣就會很難駕馭,天下很可能就會再次陷入到混亂的局面當中,甚至會讓她失去性命。
所以不僅僅是爲了自己能夠存活,而且也是爲了天下能夠安定平穩下來,她不得不使用這種手段,即使被天下人認爲是蛇蠍毒婦。

從《史記》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一些細節,確實耐人尋味,細思極恐。
《呂太后本紀》記載: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爲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爲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在呂后晚年的時候,她遇上人生三大悲之一的白髮人送黑髮人,自己的兒子漢惠帝駕崩了,對於一位母親來說,這難道不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嗎?

肯定是的,要是放在一個平常的母親身上,肯定會哭的死去活來,但是這位呂后卻是沒有,雖然她在兒子發喪的時候大哭了,但是哭的時候並沒有留下眼淚,這是很反常的,這是爲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的,就是因爲此時的呂后身陷重圍之中,當時的羣臣已經有了很高漲的反呂情緒,同時朝中也沒有了呂后的勢力,禍亂很有可能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呂后只能抑制住自己的喪子之痛,她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住漢朝的大局。
當然了皇帝發喪,不可能就只有呂后一個人參加,在參加的人中間,當時的丞相陳平就發現了呂后只哭不流淚的這個問題,於是就問張闢疆爲什麼會這個樣子?

張闢疆就給他解釋說,因爲太后唯一的兒子死了,太后現在無依無靠,很是懼怕朝中的大臣們。所以如果想免除你們的災難的話,就趕緊去請呂家的人掌管軍隊,這樣一來,呂家的人掌握了實權,而你們也就不會再有災難了。
這個丞相思考了一會兒,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所以就按照張闢疆說的去做了,這時候的呂太后哭的時候纔有眼淚,慢慢的便是真的哭了出來,而此時便是呂家崛起的開始。司馬遷不敢明寫,但是通過細節描寫,把呂太后的心理變化把握得十分準確,成功塑造了呂太后的人物形象。

那這個張闢疆又是誰呢?
熟讀過歷史資料的人都知道,這個張闢疆不是別人,正是劉邦的謀士張良的兒子,我們對張良還是比較熟悉的,“齊魯三傑”之一的張良在謀略方面還是有着很高的造詣的。
我們經常誇讚一個人善於謀略,就會說他能夠“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其實第一個被人這樣稱讚的就是張良。在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也是獻出了很多優良的計謀,可見張良的計謀還是比較有實用性的。
身爲張良兒子的張闢疆自然也是比較善於謀略的,在短短的一瞬就看清了局勢,並且給丞相提供了一個比較有建設性的應對之策。

同時,張闢疆提出建議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通過一個問題,引起丞相的思考,進而說出自己的策略,這樣一來既能夠實現自己的謀略,也不至於將自己陷入權力之爭的漩渦中,可見其高明之處。
換到丞相這邊來看,張闢疆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的一個建議,有三個可能,第一就是他和張良一樣,比較厲害;第二就是因爲張闢疆在宮中任職,離呂太后比較近,很可能在平時的時候就看出了呂太后的想法,並藉此事傳達出了呂太后的想法;最後一個可能就是張闢疆只是一個傳話的,張闢疆所表達的只是呂太后的心願,與張闢疆無關。

身爲丞相,陳平也是有着一定的本事的,要不然他不可能在漢初這個能人林立的時代成爲丞相的,所以在張闢疆說的時候他也在思考,如果不讓呂太后掌權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朝中就會遭到血洗。
但是主動讓呂太后掌權,自己的政治威信又將受到威脅,所以在看到張闢疆來出謀劃策的時候,就有了一個藉口。從這件事情來看,很明確,司馬遷只是將這個細節,用張亮的兒子說出口,效果會更佳,僅僅是簡短的幾句話,就決定了幾個人甚至是幾十個人的生死,可見其恐怖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