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因爲方便麪不耐飢,根本滿足不了士兵對熱量的需求!

不論是在什麼時期,糧食都是戰爭的基礎,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如果飯都喫不飽,士兵哪有力氣去打仗?

在古代軍糧幾乎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最重要因素,因軍糧短缺而含恨沙場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北伐,基本上都是因爲糧草不濟而撤軍。

而在諸葛亮病逝後,姜維也是受限於糧草供給,始終難以再進一步,北伐大業終成夢。

此外在中國歷史上,統一戰爭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的,而由南向北統一全國的案例極少,古代只有朱元璋曾完成過北伐統一的壯舉。

南方政權北伐之所以困難,糧食供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爲南人喜食大米,但是大米的體積和重量太大了,在旱路的運輸壓力太大。

(一袋大米喫多不多久,消耗速度很快,運輸壓力也很大)

假設戰場在淮河以南,南方水網密集,尚且可以通過水路解決運糧問題。可是一旦到了北方,沒有了水路的輔助,再加之南方政權缺馬,運糧就是一個大麻煩。

而反觀北方政權,北人喜歡喫麪,在麪粉出現之後,一袋麪粉可以做出好多糧食,運輸方便。如果是遊牧民族南侵,帶點肉乾,四處搶劫就夠了。

並且北方政權既有馬,也有船。只要北方政權南下佔領一個水路據點,便可以伐木造船,運兵、運糧皆可。

當然,南方人到了北方也可以就地徵糧喫麪食。但問題是,北方人尚且可以適應喫米,可南方人卻很難習慣喫麪食,喫得不好就沒有戰鬥力。

那麼如果將方便麪帶到古代,會被採用爲軍糧嗎?

我覺得可以作爲一種輔助軍糧,因爲方便麪運輸便利,保質期超長,並且食用方便,這些優點都非常時候戰爭的需要。

(作爲一種即食產品,方便麪的存儲和食用都很方便)

(作爲一種即食產品,方便麪的存儲和食用都很方便)

但是方便麪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它的熱量太低了,非常不耐飢!

對於從事重度體力勞動的人而言,他們對熱量的需求很大,午飯喫三四包方便麪很輕鬆。而且就算當時喫飽了,只要稍微運動一下,很快就會餓。如果是在戰場上,方便麪的這種劣勢會嚴重拖累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對於軍糧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高熱量!必須做到耐飢、抗餓。至於味道什麼的,這不是軍糧的首選要素。

(壓縮餅乾是今天一種非常普遍的野外軍需食品,味道不是它的強項,但它的熱量非常高,喫一兩塊就很飽了)

總的來說,方便麪不適合當軍糧,因爲它的熱量低,對於戰場上的士兵而言,方便麪只能算得上是零食。

如果真的拿它當軍糧,消耗速度必然飛快,幾十車方面便運動前線,沒幾天就喫光了,這是要累死運糧官的節奏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