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汽車銷售數據中,有兩個數字引起我的注意:漢蘭達賣了7184輛,現代第四代勝達只有216輛。(下文插圖來自現代官網)

如果你說:疫情期間銷量波動大也正常,那我們再來看去年下半年的銷量數據(勝達去年4月中旬才上市):漢蘭達2019年7-12月售出5萬輛,現代第四代勝達下半年銷量僅有1.5萬輛。

類似的遭遇也發生在JEEP大指揮官上。上市之初明確以漢蘭達爲對標車型,產品力不可謂不優秀,但銷量就是上不去。我在想:勝達們,你們到底都怎麼了?

品牌是躲不過去的坎兒。

即便沒有政治上的那場風波,現代這個品牌在過去也不是國人最喜愛的合資品牌,一直在“合資和自主陣營之間”生存。

現代和起亞的產品也一直都以“低價高配置”作爲核心賣點。我曾是起亞千里馬、現代伊蘭特的兩任車主,我對現代車的評價是:無功無過,沒什麼大毛病,但也沒有太多的亮點,動力差,油耗高,底盤素質一般,不過配置高,價格便宜,樣子好看。

在政治風波出現以前,現代的產品雖然不能在中高端市場有所突破,卻也在中低端市場和三四線城市贏得部分用戶的認可,一度也曾銷量不錯。

遺憾的是,幾年前的一場衆所周知的政治危機影響到了國人對這個品牌的殘存無幾的信任,國人對那個國家的怨言連帶發泄到了這個品牌身上,現代車型在國內的銷量應聲打了對摺。

現如今,雖然政治影響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但品牌信任度的恢復又何談容易?打開現代全線產品銷量數據,你會發現幾萬、十幾萬的中低端車型在支撐整個品牌的銷量,第四代勝達這樣的價位上,即便是沒有政治風波的影響,更理智的消費者對現代這個品牌的信任還處於低階段。

消費者更趨理智,市場沒有想象的大。

所有車企都看到了漢蘭達的成功,都有計劃或者正在推出一款對標漢蘭達的車型,都打算在中型七座SUV市場上分它一羹。但這個市場真的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大嗎?

我認爲沒有。

如果真的有那麼大的話,豐田又何至於傻到限量供應漢蘭達的發動機只保留約8000輛/月的產能?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香但其實並沒多大的市場。中型七座SUV的消費者其實只是那些80後乃至於70後的奶爸而已,這些人早已成家立業,至少一個娃,在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中,這部分只是其中細分出來的一小部分。

很簡單:你覺得離開校園一兩年,正打算結婚買房的90後們,是願意買菲斯塔還是願意買勝達?

答案顯而易見。

另一方面:漢蘭達er們經過十幾年的人生拼搏,知識和閱歷都已有所沉澱,購物消費觀更趨理智,買漢蘭達就是奔着大空間,全家人寬敞出行去的,買豐田,更是衝着品牌的美譽度去的。現代勝達?enmmmm……挺香,但還是買漢蘭達吧。

外觀設計也不得不說一句。

現代第四代勝達其實看參數沒毛病:一樣大的車身,一樣的2.0T動力,更多了兩個檔位的變速箱,價格更低配置更高。唯獨這個外觀設計,着實讓人糾結。

雖然說顏值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但勝達一發布,對外觀的批評之聲就不絕於耳。再看看銷量更大的漢蘭達,中庸樸實,無過便是功,有幾個人說它不好看的?

第四代勝達的前臉分體式大燈過於未來,誇張的大嘴更顯激進,讓人接受起來有點費勁,尾部貫穿式燈帶又顯得那麼另類,請問現代,你真的研究過漢蘭達er們的消費心理嗎?

其實,作爲試車人我還真的去現代4S店裏試駕過第四代勝達,雖然與品牌方也有接觸,但自從我去年發佈了菲斯塔的試駕視頻後,估計現代已將我列爲不合作車評人,再也不肯借我試駕車了。本着對勝達的好奇,我自己去北京現代4S店預約試駕了幾圈勝達。

說實話,我認爲從產品力角度對比,勝達不比漢蘭達差,我甚至認爲這代勝達的產品力比漢蘭達更好。

首先:勝達全系都是2+2+2佈局,聰明的避開了漢蘭達2+3+2的優勢領域;而且,如果你進入過勝達的第二排,你會被它巨大的第二排腿部空間驚到,真的太大了,第二排座椅可以往後推到誇張的地步,坐在那裏你的膝蓋離前排座椅靠背已經不是幾拳的概念了,足足有半個手臂那麼長。

其次:2.0T+8AT的動力平順高效,開起來沒毛病。雖然說不上多有激情,但漢蘭達也沒激情不是嘛,勝達的動力平順方面一點不輸漢蘭達。只是絕對加速力度受限於車身並不是多強,勝在平順吧。

最後:配置真高,價格真低。漢蘭達雖然低配車也不貴,但你懂的,不加價的話根本買不到,看得上眼的配置,最後加完價,都奔着30萬去了。勝達25萬落地的版本配置已經高出30萬落地的漢蘭達幾個檔次,還不用預定等車,停車場幾十輛等着你挑。

要說不足:噪音偏大,油耗不低,加速比漢蘭達還是差一些,底盤一般,拉低了整體印象分。不過巨大的第二排座椅還是讓我印象深刻。至於第三排,我沒進去,沒話語權。從性價比的角度總結,我認爲勝達性價比要稍稍高過漢蘭達。

然而這又如何?

勝達將如何破局?我認爲或許等中期改款,優化外觀,補強產品短板,再加上大幅度終端優惠,或許有望將銷量提升至三四千輛每個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