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劉玉珠局長曾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專訪“問答神州”,劉局長在節目結尾說:“好多朋友勸我說,這個問題(文物方面的重大問題)你不要碰,都是文物界的老同志,弄不好會遍體鱗傷。原因是文物系統內認識高度的分化和社會的期望值太高。文物收藏協會有統計,民間文物收藏是國有文物收藏的數十倍,(具體是指可移動文物),民間文物收藏也是中華文明或者說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收藏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切實解決,文物保護之路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說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做,寧可犧牲在前進的路上,也不能還沒見敵人就繳械投降。” 劉局長了解民間的期望值,2017年舉行了3場民間文物座談會,但推動起來確實並不容易……

原標題

更大力度促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

□劉玉珠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喚醒國民觸摸歷史溫度,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城市記憶,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對於一個村鎮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於做好文物活起來大文章,這一基本判斷既是重大機遇也是艱鉅挑戰。

運用互聯網高新科技

大力促進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持續推出文創項目,推動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發展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互融合,給古老文物賦予了新活力、插上了新翅膀。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家文物局加強“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建設,通過虛擬化的“雲展覽”集中整合各地博物館資源。春節期間,全國文博單位迅速行動起來抗擊疫情,雖然不能對外開放,但是充分利用數字化、動漫、遊戲、VR、AR等信息技術,向公衆提供全息影像欣賞、虛擬觸摸、沉浸式體驗服務。據統計,全國博物館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1300多家博物館開放網絡、微信、微博等在線展覽。故宮博物院“全景故宮”、敦煌研究院“雲遊莫高窟”等廣受民衆歡迎;一些原本擬在春節期間推出的重磅展覽,就勢改爲虛擬展覽,如山西博物院“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在2019年頗受關注的一些展覽線上再度“迴歸”,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文物特展。2月20日,國家文物局指導推出“在家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正式啓動,中國國家博物館“證古譯今——甲骨文文化展”網絡直播節目在3個小時內就獲贊11萬多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疫情沒難倒博物館”爲題,稱讚中國博物館通過虛擬技術將因疫情關閉的大門重新打開。

國家文物局還利用官方新媒體聯合全國百餘家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開展“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傳遞祝福接力活動,閱讀量已經超過6000萬人次。通過傳播文物蘊含的歷史價值、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凝心聚力、提振士氣,鼓舞各地抗擊疫情的決心,發揮文物資源的積極作用。

今後,隨着5G、AR等技術的突飛猛進,這種數字觀展、線上觀展的方式將日趨常態化,很多觀衆將選擇在家觀展遊覽,足不出戶欣賞文物精品。應當看到,這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提升,需要及時總結梳理,順應發展趨勢,更加凸顯高科技在促進文物活起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發揮文物資源的特殊優勢

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以文物爲代表的文化遺產,兼具審美價值、思想價值和歷史價值,既超越時空又超越國度,既富有永恆魅力又具有當代價值,民意接受度高。文化遺產生動、直觀,可以爲政治、經貿關係注入文化活力,提供韌性支撐。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臺上,文物外交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主席身體力行,不論是大國外交還是周邊外交,不論是主場外交還是國際多邊場合,都不遺餘力地推介以精品文物爲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倡議深入開展考古領域人文合作,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在意大利、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對互辦文物展、文物保護合作、聯合考古發出倡議;見證中國與意大利、法國、尼泊爾簽署文物領域雙邊協定與合作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講話時強調,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更多更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

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離不開文物活起來,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內外融通。對內,我們要深入挖掘闡釋文物的價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羣衆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發揮教育啓迪引領的作用;對外,要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服務於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文明對話,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針對文物領域對外交流品牌驅動力量不足,缺乏中國故事國際表達方式方法,資源配置、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等現狀,我們將花力氣下功夫,積極打造文物外展精品工程,這需要各部門和社會各界予以大力支持。

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政策根據中央有關部署,2020年,國家文物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研究起草關於促進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政策文件,服務國家工作大局,加強頂層設計,全面總結近年來文物合理利用實踐經驗,並對新時代文物合理利用進行部署。

這個文件將着眼於解決制約促進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機制性障礙,找差距、補不足。比如,我們還存在文物價值說不清、保護做不實、利用跟不上等問題,它們交織在一起,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文物價值說不清,就會降低對文物的科學認識,也就沒有動力去實施保護,保護做不好更談不上利用。比如,我們還存在着交流不多、溝通不暢、聯繫不緊密等問題,缺乏協調聯動機制,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足,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和整體效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政府與社會、國內與國外等各層面增強合力。我們認爲,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中央層面要有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政策、路徑和分工,持之以恆協調各方綜合施策,加快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體制機制建設。二是積極探索利用現代科技,把中華優秀文化、當今中國改革發展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發展路徑展現給世界。三是大力探索和挖掘利用文物資源優勢,借鑑韓國文化產業研究院的經驗,把資源轉變爲資產,把一件件“物”變成可觸、可視、可想的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四是建立專門的主責機構負責實施。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是一項戰略性任務,無論是頂層設計的落實,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的組織、策劃和實施,都需要強有力的專門機構和隊伍,否則只能停留在口號裏或倡導中。

期待各位委員、各界專家爲文物保護利用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特別是關注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推進新時代文物工作,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20年5月25日2版

雖然局長提案未涉及民間文物收藏話題,

劉玉珠局長曾誓言寧可犧牲在前進的路上,

也不能還沒見敵人就繳械投降。

未來已來,

也許春天將要來臨,

轉發此文向劉局長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