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天喫幾頓飯?

兩頓,日出之後,隅中之前,也就是9點到11點喫一頓,稱之爲朝食;日昃之後,日入之前,也就是下午3點到7點,再喫一頓,稱之爲哺食。

株林

當然,這是普通人的喫法,富人乃至於貴人,就完全可以由着性子發揮,只要有足夠的硬通貨,哪怕你從早喫到晚,喫成一種懶惰而又肥胖,並且每天只知道在爛泥坑裏打滾並且哼哼的生物,都是沒人會說什麼的。

從這個層面講,“朝食”就是喫早飯了,然而,一般情況如此,二班情況呢,在《詩經》當中,對“朝食”二字就還有一種解釋,而這種解釋,說起來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詩經》是怎麼說的呢?先朗誦一下課文,它就是《國風·陳風·株林》,曰:

胡爲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說於株野。乘我乘駒,朝食於株!

爲什麼要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的一棟小別墅裏去呀?還能去幹嗎,找夏南;

爲什麼大清早的就要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的一棟小別墅裏去找夏南呀?

馬車

或乘馬,或乘駒,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的一棟小別墅前停下來,停下來幹嘛,就爲了到這裏喫早餐。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這麼有趣,從詩中也可以看出,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的一棟小別墅裏去的人不是普通人,爲什麼這麼說?

古代跟現在一樣,坐車是有區別的,什麼區別,古語有云:天子乘馬,大夫乘駒。詩歌裏邊既有馬拉的大車,也有駒拉的小車。

已經足以說明,一大清早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的一棟小別墅裏去找夏南的,有諸侯,有大夫,熱鬧的非同小可,這麼多尊卑不同,身份不同的人一起去哪兒幹嘛?

“朝食於株”,喫早飯,可問題是,夏南有何玄奇,莫非是什麼祕製廚子的傳人,有高明的烹調手藝,會做美味的胡辣湯和水煎包子,以至於大夥兒不喫他一頓就好像不能過日子似的。

然而,這首詩裏有幾個關鍵詞需要了解一下。

夏姬

株林,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郊外,大致在這麼個地方;夏南,陳國大司馬夏徵書,株林就是他的封地。

從這個層面講,好像大夥兒一大清早去找他,就不單單是爲了喫飯,或者還有什麼軍國大事,但是,夏徵書是誰,他跟春秋時期一個鼎鼎大名的美人關係很近,這個美人不是別人,四大妖姬之一的夏姬。

對於夏姬這個人,很多人都不陌生,知道她是一個很奔放的人物,夏姬本是鄭國鄭穆公的女兒,堂堂國君之後,就因爲孃家的時候就很不老實,所以才下嫁給陳國大司馬,也就是夏徵書的父親夏御叔,夏御叔死得早,導致夏姬很年輕就守了寡,守了寡怎麼辦?

《國風·陳風·株林》就這麼來了,說的就是陳國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以及夏姬之間的故事。

他們一大早就急吼吼的跑到夏姬家,還打出找夏南的藉口,如此隱晦其事,難道能從事什麼正大光明的勾當嗎。

所謂:“朝食”不僅僅是喫早飯,《詩經》裏還有一種解釋,似乎另有深意

深意就隱藏在人物關係當中,古人就是如此,調皮起來誰都擋不住,也正因爲詩中的“朝食”暗指一種很荒唐的事,所以從那以後,“朝食”就有了另一種特殊的含義。

學者

對這一點,清代學者方玉潤在《詩經原始》當中說:公卿朝夕往從所私,必有從旁指而疑之者。即公卿亦自覺忸怩難安,故多隱約其辭,故作疑信言以答訊者,而飾其私。

簡而言之,扯着正大光明的旗號行苟且之事。

由此可知,文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好好地話非給你說的曲裏拐彎,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 他說你無知,按實際內容理解,他說你粗鄙,反正事幹得,話說不得,你說該怎麼辦?

爲今之計,也只能視之爲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