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時,羅平滿城飄糉香。臨近端午,羅平縣大街小巷便開始湧動着一股濃厚的節日氛圍,市民們開始忙着親自採或購買糉葉,然後洗糉葉、淘米,包糉子。

特別是端午節前的一兩天,羅平各大小農忙市場異常熱鬧,各種契合端午節的商品或食材滿目琳琅,應有盡有,採購的市民絡繹不絕,精心選購,以備端午節當天烹飪佳餚。

“這是我昨天早上才從地裏挖來的當歸,燉豬肉,味道最好!”6月24日上午,即端午節放假前一天,記者走進羅平縣小東關農貿市場附近,看到來自九龍街道以苦村的趙啓雲正在向顧客兜售他挖來的野生當歸。

放眼看去,整個農貿市場擺放的全是與端午節有關的小商品和食材,有糉葉、有艾草、有當歸、有黨蔘、有紅繩、有香包……還有很多不知名的野生食材,甚至有些野菜上還沾着露珠。

由於每年端午節前,羅平農村的部分農民便開始山上挖一些能食用的野生食材以及採摘一些野菜,然後拿到縣城的各個農貿市場售賣,既能補貼家用,也能讓久居城裏的人,在端午節期間喫上新鮮可口的野菜。

其實,端午節裏的味道不止是傳承,還有対家人、親友的想念和祝福,所以說,糉子也從來都不止是一種食物,而是一份關心,一份甜蜜和陪伴。

近年來,隨着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每逢一個節日,人們都會精心選購食材,烹飪一桌可口的菜餚,然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位生活中的點滴幸福。所以說,每一個跟食物有關聯的節日,總會充滿溫情,特別是端午節,這個讓人一喫糉子,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來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景威】

【編輯/方丹 編審/張洪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