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我們都知道是大漢朝的開國皇帝,這個一點大家都知道,那麼劉邦什麼時候成爲了傀儡呢?這還要從他在沛縣起義說起。

原來是當時,劉邦只是一個泗水亭長,在沛縣權力有限,雖說有一定號召力,但絕對不是沛縣說了算的那位,站在沛縣權力頂峯的是誰呢?

表面上的縣令,實際上則是沛縣的縣丞蕭何,《史記》記載: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爲沛獄掾,而蕭何爲主吏,居縣爲豪吏矣。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判斷出,曹參是當時沛縣的監獄長,屬於蕭何的下屬,當時負責押運囚犯的泗水亭長劉邦,職位還要比曹參更要低一個級別。

雖然在後世史書的描述中,一直講蕭何、曹參以及劉邦,夏侯嬰等人,雖然職位各有高低,但私下交情十分要好,但這只不過是因爲劉邦後來稱帝成功,以及蕭、曹等人的功成名就,不得不做的美化罷了。

我們換位思考,你能想象一個常務副縣長,會跟基層小職員稱兄道弟嗎?想必大家都懂得。

後來劉邦押運犯人犯了事兒,不得不逃到山中避難,而事情就這樣被蕭何掩蓋了下來,就連當時的縣令也不好說什麼。從中我們推出的結果,不是史書所表達的劉邦的人緣有多麼好,而是蕭何在沛縣是可怕的一手遮天。

在沛縣窩藏一個朝廷要犯對蕭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知道像蕭何這樣官場上的人物,是有很多事不方便親自處理的,這時候像劉邦這樣的人物便能派上用場,而蕭何或許想不到,接下來劉邦的作用比他想象的要大。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爆發,一時間天下揭竿而起。我們現如今看這段描述,感覺是有點熱血沸騰的,但對當時的百姓來說,可以說是人心惶惶。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所謂爲了農民起義軍,來到各個州府縣城,可是各種燒殺搶掠啊。而沛縣離其爆發點大澤鄉,直線距離只有100多公里,急行軍用不了一天就到了。

所以這個時候作爲沛縣的頭號人物蕭何,就要爲自己留後路了,如果在起義軍到來之前依舊效忠秦朝,那麼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城破家亡,即使投降也沒有用,像蕭何、曹參這樣的地頭蛇,最起碼數代積累的家產會被搶劫一空,嚴重點或許就直接成爲刀下亡魂了。

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在農民起義軍到來前,舉起自己的起義旗幟,這樣各路義軍一看配線已經有主了,便會繞道而行,去攻略其他的州縣,問題就來了,讓誰當這個沛縣起義軍的老大呢?

毫無疑問,這個位置應該是屬於沛縣老大蕭何的,由他做這個位置,衆人也沒有意見,但蕭何卻有自己的顧慮,因爲是因爲秦朝縣一級公務員的他,深知秦朝的強大,尤其是清朝正規軍的所向披靡,各路義軍雖然現在鬧得歡騰,但等到正規軍來到,根本就不是對。

所以這個時候蕭何如果當沛縣起義軍的老大,風險就太大了,一旦起義失敗,蕭何不但會失去原有的官職,就連他背後的家族不會受到牽連,要知道謀逆可是要禍及家族的。

正是出於這方面的風險考慮,不但蕭何沒有去當這個老大,就連地位僅次於蕭何的曹參也沒有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而是將他拋給了我在沛縣山裏的劉邦。

此時已經寄人籬下的劉邦,毫無選擇的權利,只能硬着頭皮去當這個沛縣起義軍的老大。但劉邦的心裏清楚得很,此時真正說的算的依舊還是蕭何、曹參等人,一旦秦朝的正規軍殺到,劉邦的項上人頭便是這些人的最佳護身符。《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

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爲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這個時候劉邦手下的3000多人,基本上都是蕭何和曹參的宗族子弟,只要蕭何一個眼神兒,劉邦的腦袋就可以落地了,可以想象此時的劉邦表面雖然風光,內心卻十分的慌張,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

後來事情的發展,超過了蕭何的預期,趙高與秦二世的內鬥,導致秦國的正規軍始終無法開赴前線,本來是烏合之衆的,起義軍一下子做大了,就連劉邦的這支沛縣冒牌起義軍也開始四處征戰,不過毫無戰鬥經驗的他們,很快就遇到了近乎崩盤的危機,負責守老家的雍齒叛變了。

準確地說,雍齒投降了另一支起義軍,原來在陳勝吳廣起義成功後,分別建立了以六國爲旗號的起義軍,搶了沛縣地盤的這支屬於魏國義軍,因爲按照戰國時期的勢力劃分,沛縣屬於魏國的勢力範圍。

老家都沒了,蕭何操盤的這支起義軍隊伍幾乎就要散夥了,畢竟大家的家屬可都在沛縣。

正是這個時候,劉邦展現了過人的領導天賦,他先是招攬了偶遇的張良,充實了起義軍隊伍,一定程度上制衡了蕭何嫡系人馬。緊接着劉邦又親率百餘騎去拜見項梁,提出借兵的請求。

恰好此時項梁也正需要在起義軍中樹立更高的威信,於是便很大方的借給劉邦5000名士兵,同時還包括部分基層將領。鳥槍換炮的劉邦,立刻反攻沛縣,奪回了自己的老巢。通過這次事件,劉邦真正確立了在沛縣起義軍的領導人地位,之前一直將劉邦視作傀儡的蕭何等人,也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與劉邦的關係。

所以說,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他從一個小人物,崛起爲一代帝王,靠的不光是運氣,也有其與衆不同、能擔重任的一面。

2020.08.18(晚)

相關文章